第九零二章 京察(中)
第九零二章京察中 转眼到了万历九年正月,一出十五,便是辛巳年的京察了。按照规制,京察大计由吏部都察院主持,采取向部院发出访单匿名考察的方式,完成后由内阁票拟去留,或者发还各部院重审议定是否恰当,然后造册奏请待皇帝裁决后,将察疏下发。京察结束后,言官对留用官员拾遗。因京察而免职的官员,政治生命就此终结,不得叙用。因此不管平日里多么吊儿郎当的官员,到了这种时候,都噤若寒蝉,唯恐成了京察大计的刀下之鬼。 将单个官员的升黜去留汇总起来,便可以勾画出朝中各大势力的角逐起伏。对于这些因为乡谊利益政见而聚合起来的集团来说,六年一次的京察,就像是一次大考,既衡量出过去六年他们取得的成果,又决定了未来六年他们所处的位置。所以在京察开始前很久,为了能在大计时占到一点先发优势,各方面已经开始发力了。 辛巳京察也不例外,按例主持这次京察的是吏部尚书王崇古和左都御史海瑞,但实际上,经历了数任强势首辅后,已经形成了阁重部轻的局面。内阁独揽朝政,内外考察一手承担,相权之重前所未有。虽然上任首辅沈默以柔道治理天下,重新与六部商议国家大政,但依然没有改变这种格局。因此一开始,斗争的焦点便集中在内阁。 结果刚在位子上还没坐热的首辅张四维,被彻底搞倒搞臭,在家里休养受伤的身心,没法出来见人。现在内阁由次辅陆树声主政,陆是徐阶的乡党,但经过十几年的风吹雨打,徐党的面貌已经模糊不清,依旧留在朝中的,大部分都投入了沈党的怀抱。陆树声虽然自持身份,一直跟沈默若即若离,但这次京察是与魏诸唐站在一条战线,是毫无疑问的。 在内阁遭到失败,晋党当然不能善罢甘休,张四维挂了,王崇古只能挑起大梁。虽然他希望与沈默讲和,但涉及到在朝廷的生存空间,还是寸土不能让的。而且这位老天官在党争之外,还有一番夙愿,就是使吏部彻底摆脱内阁的控制,恢复当初首辅天官并驾齐驱,共领百官的景象。 为了挽回颓势,王崇古决心利用京察来削弱沈党的势力,提高吏部的地位。当然他不会像张四维那样,把自己抛到风口浪尖上去,只需要一边敲敲边鼓,便能达到目的,因为与他一同主持京察的,是大名鼎鼎的海瑞海刚峰。有了这柄正气浩然的大明神剑,他可以借秉公澄汰无所徇私的名义掩藏结党攻讦的事实。 在京察开始之前,王崇古先出招了按惯例,吏部都察院考察的结果,要经阁臣上奏皇帝。他知道如果仍按京察旧例,势必会因内阁的阻挠,无法达到打击的效果。因此决定直接将察疏上奏皇帝。内阁方面,陆树声等人虽然据理力争,但因为张四维的事儿,万历皇帝恨不得把他们都刨坑埋了呢,因此不理睬内阁的抗议,同意了王崇古所奏。 京察开始后,王崇古吸取张四维脆败的教训,认为其中关键在于科道言官被沈党所掌握,内阁诸公幕后cao纵,科道言官群起攻之,因此能先发制人,处处主动,所以他的目标,便放在剪除言官中的沈党爪牙上。 不巧的是,输了一阵的内阁,也同样把保护言官,尤其是科臣,当成了第一要务。 ~~~~~~~~~~~~~~~~~~~~~~~~ 国朝的六科给事中,虽然官不过七品,但权力之大耸人听闻,可以规谏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各部事务都必须经过其同意才能执行,否则即可驳回,甚至连皇帝的圣旨,若有不当之处,也可封还。也正因为其权力太大,担心科臣凌驾于六部之上,太祖皇帝才会将其品级定在七品 按例,都给事中考满九年,可直接按成例可外转从三品参政,看似一步登天,但实则权势大减,因此官场有官升七级,势减万分的说法。所以位卑权重的给事中,是绝对不能用品级衡量的,所以六科共五十八名给事中,向来都是寸土必争之地 也正因为给事中如此重要,所以每次京察,这些七品官儿们,都是与部堂大员们一样,向皇帝自陈。但因为票拟制度的存在,内阁只要强硬起来,就可以代替皇帝,决定他们的去留。 是以王崇古出的第二招,便是奏请本次京察,由吏部都察院来考察给事中,而不是按照惯例,交由上裁。如果这一招一旦得逞,那么同时掌握着给事中任命权的吏部,就可以趁机完成六科廊的人员更替,将自己人安排进去,从而扭转一边倒的局面。 事态到了这一步,沈党面临的局面,已经很是危险了。然而内阁诸公,因为和沈默的关系,以与张四维的冲突,已经很难见到皇帝,更别提影响到皇帝的决策了。因此朝野普遍认为,皇帝还是会同意王崇古的奏请,或许明日就会有旨意下达。 这天衙门下班.jpg&039;后,吏部左侍郎申时行,却依然在值房中办公,直到天色黑下来,才换了便装出门。说起来,这还是他最近十来天,头一次走出吏部的大门。倒不是他跟家里闹矛盾,或者忙得顾不上回家,而是在京察这个节骨眼上,他这个吏部左侍郎只要一进家门,前来拜望的人便络绎不绝。有的人来攀乡谊,有的人来认座主。也有的人来向他讨要墨宝,不过这些都是幌子,这些人的真实目的,都是来打听虚实寻求保护的,申时行家的门槛差不多要挤破了。这样过了两天,实在难以招架,他又不能像王崇古那样下逐客令,只能住在衙门不回家,谁要是够胆子,就来吧。 但是今天,有人一封请柬,就把老虎不出洞的申大人给唤了出来。轿子穿街走巷,来到了丁香胡同的一家官员宅邸前。早有一个人在门口相迎,爽朗笑道:汝默,你怎么磨磨蹭蹭现在 总得捱到天黑才好走路。申时行苦笑道。 你呀你,真是小心过头了,咱们同乡同科的交情,来我家吃顿饭,还需要避人么请客的正是吏部左侍郎王锡爵,申时行的同乡好友。 非常时期么两人说这话,走进府中,来到正厅就坐,因为今天要谈事情,所以王锡爵的家人都回避了,由他亲自把盏,两人一边吃酒一边说话。 汝默,如此丰盛一桌酒席,就咱们两人吃看着一桌子酒菜,却只有两套餐具,申时行觉着有些浪费。 他们倒也想过来。王锡爵道:但虑着人多了太扎眼,所以还是咱们单独碰碰吧。 申时行点点头没有说话,他是那种很内敛的人,就算对着自己的平生至交,也是打一杆子放个屁。 王崇古绕开了内阁,直接向皇帝报告京察,搞得咱们很被动。张四维虽然歇菜了,但晋党依旧不容小觑啊,二王以下,还有杨俊民王家屏刘东星杨一奎这些人,都是三品以上,随时可以执掌一部的大员。王锡爵道:要想守住各部院,必先扼守六科廊,这是多少年的经验。王锡爵早习惯他这蔫样,闷头吃了会儿酒菜,便自顾自开篇道:要是再让王崇古把六科给事中的审查权也拿了去,晋党可就真要翻身了。 时行点点头。 我们必须要让给事中向皇帝自陈,这样内阁才有机会从中寰转。王锡爵接着道:但现在内阁诸公都见不到皇帝了,只有你才能把这件事扳过来 我申时行苦笑道:你也太瞧得起我了。 你是皇帝最信任的老师,又是吏部的二把手,于情于理,你说都是最合适了。王锡爵沉声道:汝默,老师临走时曾说过,接下来的朝堂,不是看与他同辈的,而是看我们这些后辈,在后辈之中,又看你我说着自嘲的笑笑道:但我知道,老师那是在鼓励我,他真正寄予厚望的,是你 时行摇头道:老师最欣赏你了。 我的性格太倔,脾气太硬,老师确实喜欢这样的人,但能接他衣钵的只有你王锡爵道:立峰公他们也是这个态度,这次京察之后,就推你入阁的
要是让我带头跟皇上对着干,我真没那个本事。申时行却不为所动道:还是你更合适。 这话说得,王锡爵道:老师在丁忧之前,便有退隐之意,和皇帝对耗下去,对国家对朝廷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正需要你来燮理阴阳,让大明的政治重回正轨。 重回正轨申时行颇为意动,却又缓缓摇头道:已经回不去了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强势的皇帝和强势的官僚集团,永远不可能共存,所以要么大臣软下去,要么皇帝软下去,要么大家耗下去,没有和谐相处的可能。 不要悲观,皇上年轻气盛,碰几次壁,磨合一下,就会好很多。王锡爵只能如是说道。 只能如此了。申时行长长叹息一声,他不能背叛自己的出身,缓缓点头道:明天我就进宫 ~~~~~~~~~~~~~~~~~~~~~~~~~~~~~~~~~~~~~~ 第二天,申时行递牌子求见,皇帝果然允许他觐见,君臣一番密谈之后,也不知他向皇帝许诺了什么,竟真让万历改变主意,驳回了王崇古的请求,命按旧例考察给事中。 被申时行坏了好事,王崇古自然大发雷霆,然而申时行深得沈默的真传,唾面自干只是小意思,何况王崇古也没法真把他怎么样。 终于有了反击的阵地,内阁便不慌了,沉下心来和王崇古角力。正月二十六,京察正式开始,然后双方发现,唱主角的既不是王崇古,也不是内阁,而是那位沉寂多年的海笔架 海瑞今年六十七岁,却依然眼明耳亮,精神矍铄,战斗力自然不减当年。这些年之所以听不到他的声音,那是因为只要他在都察院一坐,号称无法根治的贪赃枉法玩忽职守便消失无踪。手下的御史们一个个变成了油盐不进,发条上紧的廉政机器,瞪大眼睛扫视朝廷的每一处角落,誓要把一切不法之徒揪出来就为了能做出成绩,早日外调,脱离苦海。 有海阎王在都察院一天,朝廷的官员就向头上悬着明晃晃的宝剑一下,片刻不敢胡来。这种非人的日子,自然让官员们对他怨念深重,没法从生活作风上攻击海瑞,便把都察院的问题都算在他头上。只要出了一点错,便群起而攻之。然而在沈默无条件的支持下,海瑞一直八风不动,在都察院震慑着天下宵小。 人们都说,万历新政期间政治清明,海瑞和他的都察院,有一大半的功劳。然而海瑞并不满足,在退休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主持一次京察因为都察院只能纠举不法,对于没有犯错的官员,是无能为力的。然而不犯错的官员就是好的么显然不是,那些尸位素餐得过且过之辈,对朝廷的危害,不亚于贪赃枉法之徒。所以海瑞寄希望于这次京察,将那些混日子的家伙都赶出朝堂去,给积极上进者清出道路。 合衙办公的第一天,王崇古说,访单都收上来了,咱们边看边议吧。海瑞却拿出一份长长的名单道:这是都察院五年来,对在京官员cao行政绩的记录,参照这个,才更有说服力。 这么点儿字王崇古一阵阵头晕,抱着一丝侥幸道。 这是索引,海瑞道:王部堂打算先看哪个衙门的我让人用车拉过来。 王崇古提刀砍了他的心都有了。 分割 今天没了,下一更明天中午以前吧。 第九零二章京察中 第九零二章京察,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