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神童
终于,又到了童生考试的时间了,陈宁和陈夫子双双步入考场,说实话,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尴尬,饶是陈夫子已经考过很多次了,已经习惯了,但一想到和自己七岁的弟子一起考试,也有些难过。 县试一般共考五场,每日一场,黎明前点名入场,即日交卷。 第一场为正场,试《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贴诗一首;题目、诗、文的写法皆有一定格式和字数限制。 第一场录取者准应府试,其余各场是否参考听考生自便。县试第一者称县案首,院试时惯例录取入学。 其实这并不算太难,只要熟记四书五经,基本上都能考中,所以陈宁十分不理解夫子为什么考了这麽多年还没考中。不过他也没问,毕竟要是问了,你让人家怎么答? 总不能说自己笨吧,最多说什么运气不佳。但也让人家丢脸不是。 这次考的是《论语》、《孟子》,其他的都是小意思,在考完第一场后,陈宁就没有再考了,没隔多久时间,就传来陈宁中案首了,这让整个陈家沟的人都震动起来了,父母也高兴的杀猪宰羊邀请乡亲父老,而陈长兴大伯也资助了他们家一笔钱表示道贺,这让原本打算办一天的庆祝宴,整整办了三天 。由此导致整个陈家沟的人对孩子的教育力度加大了不少,文化氛围也强了不少。 而陈宁也被称为神童,在这四里八乡传开了。而陈夫子这次考了个第三名,让他很高兴,在陈宁前来道贺的时候,陈夫子也十分高兴的迎接,对他来说,陈宁不仅仅是他的学生,更是他这次能考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陈宁在考中之后,还能给他道贺,也说明陈宁是个重情义的人,日后有什么困难找他帮忙也容易一点。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府试,院试中,陈宁都以第一名的名次笑傲考场,这下整个河南都知道了一个叫陈宁的神童了。“神童肯定是文曲星下凡,你们不知道,神童还给我们家那现在讲过课呢。” 只听一个三四十岁的男子一边喝酒,一边和周围的人说道。 旁边的人都一脸羡慕的好像那个人占了好大便宜,有人就说道 “老李,你们家那小子沾了神童的文气,来年肯定能考中秀才,唉,可惜俺们家那小子没这个福气。对了,老李,既然你儿子能得到神童指点,那能不能帮忙,带俺拜访下神童,让我们家的小子也听听神童指导。”说着一脸献媚的给老李倒了一杯酒。 那个刚才还得意洋洋的老李这时有些尴尬,姗姗笑了笑,喝了一杯酒,才缓缓道“大家邻里街坊的,不是我,不帮你,我也是托我妹夫,也就是神童的老师陈夫子的面子,才让神童答应指导几天的,要是那时候说,也许有些可能,不过自从被神童指点过的那些人大多中了秀才之后,前去神童家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一些富商都要花重金才能请的到,不过现在听说神童闭关读书,准备考举人了,所以一般人是不会见的。” 其他人听了之后,都有些失落,叹自己没眼光,没福分。 原来自从陈宁考中秀才案首之后,就有人请自己指导自家孩子,毕竟现在还是文人地位高,可以说,只要考中秀才,不仅国家有补贴,只要你还没五六十岁,差不多就有人给你介绍对象,有人送礼。 1896年,17岁的陈独秀考取了秀才。少年高中,前程似锦,不少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争着与他家联姻。经母亲与叔父陈昔凡做主,与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定了亲。 可见清朝对文人的重视。更何况陈宁七岁就中秀才,简直打破清朝秀才年龄最小记录,其实当时陈宁报名时,就引起不小的轰动。 但当时人们也就笑笑,认为是大人让孩子积累下考试经验,当然也有人恶意讽刺,说什么作秀,没本事还乱试,就会引人注意罢了,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而当陈宁中秀才之后,神童的名声才渐渐传开。当有些人拜访陈宁时,希望陈宁教导他们孩子的时候,陈宁就想:要不自己也搞个私塾,挣点外快。 于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开办了私塾,让陈宁没想到的是,居然没有多少人报名,陈宁想了好半天才想明白,不是他学问差,而是年龄小,有才不代表会教书,这让陈宁捞外快的想法怦然破碎。 不过也无奈,人家一看见你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钱的希望专给自己的孩子上课,没钱的又嫌弃他年龄小,怕教不好孩子。 而且你一个七岁的孩子,教十七岁超过的人,怎么看都有些别扭,不过其实也不少,有五十几个,但这和他预想的几百号人,相差太远,这样也好,本来打算教半天,放半天假的陈宁,决定还是不放假的好。 有了现代上学经验的他,上课语言幽默,风趣,常常讲一些故事,时不时考验一下,就这样,因为他们都是读书十几年。 所以大半年后,陈宁考取府试第一,而他的这一批弟子,也有三十多人考取秀才,这下让一些观望的人,立即兴奋起来,纷纷前去贺喜,想要上陈宁的私塾。 而一些大财主,也许下重金请他辅导自己的孩子,这时的陈宁也不为了一些外快出卖大量时间,于是关闭了历时四个月的私塾,接了四个大财主的请求。 毕竟都是十几岁的学生,基础都很好,也没有出现什么整蛊什么的,所以每人三个月,整整一年的时间,期间第一名弟子已经考中秀才,不提这家人的感恩了,仅此一家的酬谢就抵得上五十几名学生的学费。 而且闲暇时间多,虽然讲的差不多,但止不住每个学生的提问,批改给他们的试题,反正陈宁感觉逍遥自在,感觉虽然教这么多人,有成就,但还是教一个人来的舒服,有钱人就是不一样,不仅给钱多,而且经常请吃饭。 要不是陈宁实在小,说不定媒婆都能来十几个。 这样教学,还不影响他自己学习空间里的科学知识,而且这一个学生的顺利考中,也变相增加了他的名声。 要知道,现在大清可是通信不发达,所以看人都是打听你的名声,总的来说,名声大的人,别人都会高看一眼。 等交完最后一个学生之后,陈宁也到了每三年两次的院试了,结果陈宁毫无压力的拿到了第一名,这下陈宁神童的名号算是在洛阳一带传开了,而陈宁也不打算教人了,毕竟他还要看空间里的书,还要练武,这都要时间,陈宁现在还在后悔当初怎么会想到去教书。
于是对外宣布要闭关看书,准备应对接下来的乡举考试,这些人也没办法,毕竟大家都知道,比起教书,还是考试要重要的多,所以这些人也么有太多的勉强,都纷纷预祝陈宁考取举人。 陈宁也恢复了往常的生活,努力练拳,看书,就算是他父亲知道他在习武方面很有天赋,但当陈宁考取院试头名后,还是劝他,多花些时间看书,准备乡举考试,看来父亲和现在大多数人一样,认为习文才是正道。 这让本打算和陈长兴大伯学医的陈宁在提出这个想法后,就遭到全家人包括陈长兴大伯的反对。 在被家人训了几天之后,陈宁也相通了,这个位面的医术比起笑傲里的平一指,倚天里的胡青牛来说并不怎么高明,所以也就老老实实的承认了错误,这让家人感到欣慰,要不是陈宁强烈要求,恐怕连武术都背禁止修炼,吃饭都是父母做好才叫吃饭。 这让陈宁不得不感慨,难怪现在的书生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现在除了习武,父母都不让他出来,整天读书,要不是陈宁空间里还有大量书籍,打印的文章要读,肯定不能坚持下去。 不过陈宁给陈家沟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看书的地位提升了不少。毕竟本来陈家沟连一个举人都没有,秀才也没几个,这让一直以陈家拳闻名于世的陈家沟很难对读书人尊敬,但自从那几个在陈宁私塾了上学并考取秀才之后,各家纷纷让本来习武的孩子读起书来,前来陈宁家请教的人也有很多。 而陈家沟的族长也就是陈宁的大伯陈长兴,也不得不请求陈宁有时间到私塾(村里的孩子渴望读书,陈长兴族长应全村人的要求开办私塾,作为弟弟的陈长青在陈宁不开班后,就把私塾送给了陈长兴作为村里教书的地方)里讲讲课,而陈宁也很给大伯面子,没星期来讲一次,因为都是陈家沟的,所以也没收钱。 不过作为条件,陈宁要陈长兴大伯指导他太极拳,要知道陈长兴可是达到天人合一的人,要不是有未来的杨露禅,那陈长兴就是百年以来唯一达到天人合一的人了,虽然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已经突破天人合一,但也比父亲教导来的深刻有效。 证据就是这一年以来,陈宁的太极拳突飞猛进,其他的形意拳,八极拳也进步不小,这让陈长兴起了收徒的想法,陈宁也非常赞同,但父亲陈长青却不赞同,由于儿子的文学天赋甚高,有中举做官的希望,他不同意儿子练拳,毕竟文人大多瞧不起武夫的,练武再好,也就当个保镖,教练什么的,想当官,或者其他的就属于妄想了。 所以陈长青即使知道儿子武学天赋也很高,额,起码比自己高,但也不愿意儿子为了习武浪费时间。想来陈长兴也是十分同意弟弟的想法,所以在他准备乡举的时候,他就再没有教过陈宁太极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