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国家崛起在线阅读 - 第三十八章 拉多姆突出部(1)

第三十八章 拉多姆突出部(1)

    S联参战后,最感到高兴的人应该是丘吉尔了,因为这样Y国的压力一下就减轻了许多。尽管在此之前丘吉尔是非常仇视S联的,也没少在背后谩骂斯大林是‘格鲁吉亚农夫的儿子’,现在,他觉得斯大林是可爱的,甚至是亲切的,并在给斯大林发去热情洋溢的电文中,破天荒地首次使用了‘尊敬的斯大林先生’,至于‘格鲁吉亚农夫的儿子’这样的话,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说的了。

    态度可谓是180度大转变,只因这符合Y国的利益。

    其实不论丘吉尔作何反应,斯大林都决定行动了。

    在D军维斯瓦河防线上,有一个叫拉多姆的地区,这是一个向东面突出了长约35公里、正面宽度约30公里的大突出部地区,所以D军把它叫做‘拉多姆’突出部。

    在这个突出部地区有两条公路桥和一条铁路桥横跨维斯瓦河,可分别通往普维瓦和登布林方向。该地大部分都是平坦地区,只有少数几个海拔60多米高的坡地和几片较大的树林,此外就是稀稀拉拉的村庄、树木和草丛,根本无险可守。其实在B兰这个国家,大部分都是类似的平原地形,非常适合摩托化部队运动。

    对于D军来说,唯一可以依托的就只有并不算宽的维斯瓦河,即便这样,由于‘拉多姆’突出部实际处于敌方的三面包围状态,所以这里也是整条防线最难防御的地方。也正是鉴于此,S军的首次进攻,突破口就选择在这个大突出部。

    当然,D军在这里部署的兵力和火力也是最多的。

    防守在‘拉多姆’突出部地区的D军是魏克斯将军指挥的第4军,该军下辖第22装甲掷弹师、第171、221、283步兵师,共有4个师。此外,为了尽可能的消耗S军进攻力量,该军还得到了第58、39、118、142、168和191共6个混编旅的加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第4军的防区内共构筑了5道防线,其兵力部署如下:

    1、第一道防线由第58、118混编旅防守;

    2、第二道防线由第39、191混编旅防守;

    3、第三道防线由第142、168混编旅防守;

    4、第四道防线由第221步兵师防守;

    5、第五道防线由第283第步兵师防守;

    6、第171步兵师和第22装甲掷弹师为预备队。

    从防御部署来看,D军采用的是典型的阵地消耗战,而最重要的是,魏克斯将军手里掌握

    着强大的预备队。

    第58混编旅防守着普维瓦方向的一条公路桥,其友邻的第118混编旅防守着登布林方向的公路桥和铁路桥。这两个旅的成员大部分是来自J克斯洛伐克的志愿者。当然,他们和其他志愿者一样,都希望得到D国国籍。

    在40年D国就推出了一个政策,凡是在D军服役满3年的外国志愿者,均能获得D国国籍,如果获得足够多的勋章,还可申请提前入籍。在这个政策吸引下,就有许多的志愿者加入D军,其中不少是来自于仆从国的Y大利人和L马尼亚人。

    第58混编旅编制有6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全旅共4300余人。该旅被部署在最前沿,其防御正面约15公里,纵深只有4公里。

    按照旅长梅斯特里上校的部署,第一线是第1、2、3营,另3个营在第二线,由于2营的位置最靠前,所以战事一起,这里将首当其冲,所以其防御工事也是相当完备的。

    在2营的最前沿阵地上有一条铁丝网,这是防止敌人偷袭或渗透用的,紧接着是300多米宽的雷区或反坦克障碍物,后面是一条宽4米、深3米的反坦克壕,过了反坦克壕,就是该营的主防线,共修筑了15个堡垒,是2营的支撑点工事,其中两个海拔分别为65.2米和63.9米的高地,就是全营最核心的防御工事。

    2营长瓦克少校的营指挥部就设在65.2高地里,因此该堡垒的编号为01,左前方300多米远就是防区内唯一的公路桥,右侧100多米远是63.9高地,机炮连连长波克上尉的指挥部就设在那里,堡垒编号为02,与桥面相通的公路从这两个高地的中间穿过。

    此时公路的两侧都已布满地雷,路面则用‘森格尔的铁墙’把这条公路封闭了,除了巡逻队,没人可以接近桥面。

    在65.2高地的左侧约300米远还有一个较小的编号为03的堡垒,位置稍微靠前了一点,但从这里可以正面封锁桥面,莱因哈特少尉带领2连1排驻守在里面。

    全营阵地依靠一条堑壕把各个堡垒连接起来,堑壕里还修筑有一些用原木和沙袋覆盖的掩体,这些掩体通常作为观察哨用的,同时也可作为轻机枪火力点。

    虽然防线偏长,但2营营长瓦克少校对堡垒还是比较满意的,就以营指挥部所在的这个堡垒来说,其四壁和顶层的钢筋水泥工事厚度就达1米,顶部还用沙袋和圆木加厚了6米,整个堡垒呈梅花形状布局,几乎把整个高地都掏空了,分上下二层,内部竟可容纳近200人。上层用于射击,下层主要是屯兵和屯放物资,还兼作临时指挥部和简易包扎所,整个堡垒按环形分布设置了40多个火力点,包括一些倒打火力点,可以向任意方向射击,配备有2门50MM反坦克炮,现有130多人驻守,包括了作为预备队的2个排的兵力.

    在2号堡垒里还有1个排的预备队。其他的堡垒大部分部署了2个班的兵力和1门50MM反坦克炮,这样,仅在1营的防区就部署了16门反坦克炮,火炮配备数量大大超过了标准配置,所有堡垒都各自储存了2个基数的弹药和3天的补给。

    在2营的左右两翼分别是3营和1营,在这三个营的后面仅2公里处,就是第4、5、6营防守的第二线阵地,其他各营的工事及火力配备都与2营相当。再后面就是第58旅指挥部和旅属105MM榴弹炮营,旅直属侦查连和工兵连担任预备队。

    D军战术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依靠坚固工事尽可能多的消耗敌人的进攻力量,为后面的反击创造条件。

    在重武器方面,早期装备的37MM反坦克炮在F国战役时就暴露出穿甲能力偏弱的问题,已全部停产。从40年底起,D国军工企业都改为生产50MM反坦克炮,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各主力步兵师已换装50MM反坦克炮。

    那些淘汰下来的37MM反坦克炮除了一部分在炮兵学校用于教学和训练外,大部分都转让给L马里亚的部队,从而换取D国急需的石油。

    此外,一种新型的75MM反坦克炮也进入了最后的测试阶段,其装甲贯穿力在1500米的距离可以击穿102毫米装甲,在1000米的距离更可以击穿116毫米装甲,足以击毁现役任何一种坦克。这种火炮很快将会投产。

    其实按照常规,像第58混编旅这类暂编部队是不会这么快就有这些重装备的,但由于是在最前线,所以不但优先换装,而且还从其他部队抽调了一些重装备来加强作战实力。

    现在,除了这些新装备和坚固的工事,瓦克少校还可以依靠的就是手下500多名官兵,他需带领他们完成上级命令坚守48小时的任务。

    瓦克少校今年已42岁,是上一次大战的老兵,那时刚当兵不到一年,战争就结束了。按照协议,作为战败国的D国国防军只能保留10万人的兵力,瓦克由于表现出色,有幸成为这10万武装部队中的一员。

    在大战爆发前夕,D军迅速扩编,瓦克就被任命为少尉排长,随后参加过B兰战役、F国战役,一路走来,晋升为上尉连长。不久前才调来组建新的第58混编旅,该旅和其他混编旅一样,只有军官和班长是D国人,所有士兵都是来自各国的志愿者。

    按照计划,这些暂编部队完成组建后都会被部署在最前沿,只要战斗打响,肯定就是首当其冲,所以大家都戏言混编旅是‘炮灰’部队,事实上组建这类部队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弥补D国人力不足。

    D国最高统帅部为了吸引足够多的军官和士官到混编旅带兵,规定所有自愿到混编旅服役的D军官兵,军衔和职位都自动晋升一级,于是瓦克上尉递交了申请表,很快就被调到第58混编旅,并被任命为2营少校营长。

    平心而论,混编旅对兵员的挑选还是比较严格的,除了身体素质良好,还规定所有志愿者不论原来是否在部队服役过,一律从新兵做起,并且按照D军的标准开始训练。此外,还要求他们在新兵连就必须学会听懂和能说简单的D语条令。

    混编旅的着装和装备与普通D军部队是一样的,经过半年的集训,这些混编旅看起来就与真正的D军就没有什么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