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下冰雹了
又一次被安一冉的脑回路打败了。 这个这么缺心眼的家伙,真的是当初那个w大的风云人物安一冉教授吗? “bamboo就更不可能了好吗……”我忍不住吐槽,“教授,他说的可能只是类似于叛徒的发音的……”吐蕃语。 “嗯,我说的是叛徒。”我话还没说完,他说道;他用的是普通话,我不可置信地回头。 难道说真的会有灵魂轮回这种东西吗? 不然的话……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人穿越? “你也是来自未来的人?”我忍不住问。 “嗯。”他说,耸耸肩,“我是汶川地震的罹难者。” 他是汶川地震的罹难者? 那也就是说……他是两千零八年来到这里的? “我是两千一七年来的这里的。”我忍不住说;我偏头看着安亦然,后者说:“我是两千零六年。” “难不成年份和来到这里还有什么关联吗?”那个人愣了一下,“为什么你们都要说来到这里的年份?” 我一懵,对啊,我们为什么要自报来到这里的年份? 他看着我俩,我俩面面相觑。 “都护。”马朔走上前,指着聚住在一起,行礼的人,说,“这些人如何处置?” “他们既然已经臣服,就放他们走吧。”安一冉说;他秉承的就是唐朝一贯的对外政策,只要不威胁到大唐领土,就随他们自己玩儿去了。 正是由于这样宽容的对外政策,导致最后大唐内忧外患——纵容敌方强大、放虎归山。 “你怎么办,跟我们回去吗?”安一冉看着“汶川地震的罹难者”,问。 “跟你们回去,去哪儿?”他反问,“我是吐蕃军的第二负责人,如果我跟你们走了的话,岂不是投降了?” “说的就跟你真的是吐蕃人一样。”安一冉拧眉,“那你怎么办,也回去?” “就像你刚刚说的那样,你是整个队伍的第二负责人,第一负责人已经战死了,你就算回去,保不准会被安上一个临阵脱逃的罪名。”安一冉接着说。 “我不能回去,我要以死谢罪。”他说,把匕首拔了出来;他刚要把匕首举起来,就被安一冉一脚把匕首踢了出去。 “我的老弟啊,你好容易重新生活一次——就这么对待自己啊!”安一冉无奈,“就不能干点有意义的事么,自杀能解决问题吗?” “再说了,你们还没有输呢,只是停下来了而已。”安一冉拍拍他的肩膀,“好好活着比什么不强,再说,你已经死过一次了,你应该能体会到死那种痛苦。” “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安一冉说,“也许我们确实是穿越了,但是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也许保不齐会突然死掉。世界这么大,真的不要去看一看吗?” 我看着安亦然跟知心大哥似的,觉得特别违和。 忽然刮起了一阵特别急促的风,风吹来了一片硕大的乌云;雨紧接着就下了起来,越下越大。 我忽然想起了被春涝所支配的恐惧。 “要下雨了!”我忙说。 “不管怎么样,先跟我们回去吧!”安一冉不由分说地说。 那个人“噗嗤”一声笑了,“你就不怕我是间谍?” 安一冉也笑了,“哪有你这种自报家门的间谍。” “罹难者”嘴角轻扬,“我叫王楠。” “我叫……”安一冉还没说完,就被突然砸下来的冰雹砸到了眼睛,“回去再说。” “嗯。”王楠应声。 其他那些吐蕃人也在安西军的“掩护”下,进了碎叶城。 说实话,我一瞬间真的担心过他们如果真的是间谍话,该怎么办? 这不是个小数目,近千人跟我们进了城;不过好在,是我想多了。 进城之后,安西军帮他们准备了干净的衣物。 大唐之所以会出现“四海称臣,万国来朝”的景象,不仅是因为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当然这两个是最主要的原因,还因为唐朝对待所有来使、附属的番国真的用心用力。
比如吐谷浑,他们战败之后臣服于唐朝,之后他们的安危都是由唐朝人负责的;同样的例子还有党项族。 谁都愿意和君子的国家结交,唐朝也是出了名的大方;番属国进贡的东西无论多少,唐朝一律加倍奉还。 本来是来进献东西的,结果人家收下了之后反而多给了好几倍的钱;完事人家还帮忙守护国家、捍卫疆土。 这样的买卖简直太划算了,所以当时附近的大小国家都争相和大唐建立外交关系。 有了这么大一棵大树当靠山,觉得自己腰板都硬了呢——也许当年的某个附属小国家说过这句话。 太宗时期,唐朝先后平定了突厥、薛延陀等部,威震整个西域,边疆部族一看这架势、纷纷降附。 这一降附不要紧,如何安置这些附庸的民族成为了困扰唐朝统治者的一个重大问题。 数百年来,各民族联系的不断加强,友好往来的不断增长以及唐初统治者民族偏见较少,太宗于是将治理内地的经验推广到周边,于少数民族地区列置州县,使各部首领管理本部。 这样下来倒是解决了安置问题,但是各部首领管理本部,太宗总是担心他们哪天一个临时起意就起兵造反。 于是又仿汉代西域都护府的建制在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都护府存在的意义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 所以,看到他们给吐蕃人准备了换洗的衣物,我一点都不惊讶。 “还不换衣服,在这儿干吗呢?”一个人说,踹了我一脚;那个声音我认得,是姚旭。 我惊讶地回头,还真的是他。 “世伯,你怎么来了?” “这不是来帮忙的吗?你们前脚刚走,我后脚就来了。”姚旭说,“不过我们几个没有你们行军走的那么急,所以今儿早才到。”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