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章 师爷黄鳝1
店内食客不在少数,扭头一看,邻桌有一人,约莫五十来岁年纪,头戴小帽,正自独酌独饮,那人点得菜竟也是这“霸王别鸡”,吃到欢处,便诗兴大发,摇头晃脑脱口成诗。 “世间唯有我来品。”小健哥遐想之时,忽闻有人吟唱,转念化身诗意中,诗中那品鸡之人仿佛就是自己,不禁脱口应答。 那头戴小帽之人看似文弱老秀才,听见有人称赞自己,便手捏唇下两撇山羊小胡,撒目查看。 小健哥本就爱凑热闹,见那人比邻而坐,不由打诨道:“此句诗意盎然,赞鸡之情溢于言表,实在是佳句呀。” 头戴小帽之人笑道:“小兄弟见笑了,在下信口瞎唱,不过借诗取乐而已。” 小健哥道:“瞎不瞎唱有啥关系,我爱听就好,这诗句吟得好,十分通顺押韵,赞美此盘中鸡不自然令人想起彼‘鸡’,且有色有香又有味,还有一点写意的成分在里面,我喜欢。这位老先生,此诗正中我怀,我高兴。来,为这佳句,我敬你一杯。”小健哥来了兴致,举杯便敬。 二人酒桌相距仅几步远,那老先生欣然举杯:“小兄弟,请。” 二人含笑点头,互相举杯作敬,一饮而尽。一杯美酒下肚,各自夹了一块鸡rou放到嘴里,闲来无事,小健哥便和他搭腔起来。 “老先生出口成章,想来是个有学问的人,不知先生高姓大名,在哪里高就?” 那老先生应道:“区区黄善,一介卑微小吏,在知府衙门做事。” 小健哥一怔:“知府衙门我熟得很,怎么从来没见过黄师傅?” 黄善略微惊讶地看了小健哥一眼:“小兄弟也是吃官家饭的?怎地对知府衙门这么熟悉?不知小兄弟又怎么称呼?” 小健哥笑道:“本少令狐小健,家父曾在朝庭任职,所以和官场中人就有一些结识。” 黄善惊声道:“你就是前朝礼部尚书令狐长思大人的大公子,号称临安第一少的令狐小健?” “这临安第一少名头有点大了,那是大家伙抬举我罢了,其实以本少的资历远远不能和一些老子是大官大爷的公子哥们相比,不过本少确是老子令狐长思的儿子。”小健哥还不忘谦虚应答。 “令狐少爷谦虚了,临安第一少的能耐我可是早有所闻,你的家门资历虽然不是临安最显赫,但却是少年一辈里最有通天之才的,哪家名门大户的大少爷能及得上你一半的本领。”黄善满口赞扬道。 黄善面露欣喜,跟着又连忙行礼道:“令尊令狐大人我可是久闻大名,无比仰慕,很想参拜结交,只可惜鄙人一个身份卑微小吏总也没资格高攀,今日遇上令狐少爷,也算是荣幸之事了。” “黄师傅太客气了,本少不过托了祖上的荫德才混出点名堂来,徒有虚名呀,受你官爷大礼实在折杀小生了,你是我的长辈,我该给你行礼才是。”小健哥赶紧知礼还礼。 黄善想起还没详细报上自己的履历,这才道:“黄某可不敢自称官爷,我只不过是知府官爷身后的一名跟班小吏,糊口饭吃而已。” “瞧你这年纪,莫非是牛知府的师爷?”小健哥猜测道。 “黄某正是小小主薄。” “哎呀,那也不得了呀,可是六品官呢,小生无业游民那里还敢受你大礼,这里向你请罪了。”小健哥故作敬仰,躬身又再行礼。民和官还是有区别的,不管小官大官,小民见了官总是要作作秀的。 黄善还礼道:“令狐少爷说笑了,令狐家门世代享受朝廷恩典,令尊更是朝廷的二品大员,小吏怎敢比拟?” “家父已退休多年了,不在官位不谋其事,风光不在不管用啦。”小健哥慨叹一声。 说着示意黄善落座,二人虚让一番,坐定,小健哥方才疑问道:“衙门里的师爷本是陈师爷呀,怎地变成你了?” 黄善回道:“府衙最近人事调动,原来的陈师爷昨天才紧急调走了,黄某是从别处调来补缺的,今日方才来到临安。” “原来如此。”小健哥略感吃惊。 自语道:“这陈师爷在临安有些年头了,和我交情很不错来,我说呢,怎么调走了也不告诉我一声,原来是事出突然。” 说罢又叹息一声:“哎,怎地说调就调了呢。”流露出一丝惋惜之情。 黄善瞄他一眼,话中含意道:“令狐少爷莫不是觉得少了一个知己,觉得有些寂寞失落?” 小健哥见他一脸城府很深的样子,笑容里透着狡黠,怎能不领悟他的意思,于是笑道:“可不是嘛,这陈师爷与我可不是一般的交情,我俩经常在酒馆里饮酒作诗寻风趣,偶尔还出去吃吃野味耍耍风流,那是何等的人生知己。没想他突然不辞而别没了影,怎能不让我伤感呢。从此以后,再没人陪我饮酒作乐诉心肠了,简直太失落了。” 黄善小胡子一翘,脸上露出媚笑,立时琢磨出小健哥话中有意。他本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生性狡黠,最善于察言观色,于是顺口道:“令狐少爷莫要忧伤,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黄某不才,愿做你的知己良友。” 小健哥望着他干瘦的嘴脸,哈哈笑道:“咱俩一见投缘,即便算不上知己也能称得上良友,我看以后定能合作愉快,来,来,一个人独饮有何趣味,不如过来同饮一杯。”说着招呼他到自己桌上来。 黄善正有此意,起身凑了过来,一屁股就坐在了木凳上。 小健哥唤了小二,重又上了一壶好酒,添了木筷,二人说说笑笑瞎扯一会,又大口吃喝起来。其间免不了黄师爷为了表达对小健哥老头子的敬仰之情,再加吹捧一番。小健哥对他的马屁功夫甚感满意,这顿免费大餐吃得更加不亦乐乎。旁边喜洋洋晾在一边,瞪着小眼瞅得无趣,只好埋头朝着桌上那盘鸡狠啃猛干。 三人吃喝一会,楼下郑掌柜带来两个卖唱的为楼上诸酒客助兴,却是一老一少两爷孙,那老者花甲年纪,一把稀疏斑白的胡须,形态瘦弱,微有驼背,陈旧的衣裤上打着补丁,虽是身着旧衣,却是洗得一尘不染,手里还抱着一把二胡,右手牵着一位女童。 那女童垂髫小丫,也就十岁左右年龄,发丝尚是发黄,面孔童真无邪,生得十分可爱,身上穿一件崭新的绣花衣,脚蹬小红鞋,扎两只小辫,打扮得小花朵一般。可想见,这爷孙俩靠卖唱为生,生活艰辛不易,慈祥的老爷爷宁肯自己穿的破旧一些,也要用辛苦卖唱换来的钱给心爱的小孙女添一件新花衣,这番情景让人倍感暖心。 小健哥只觉心窝一阵酸酸,那感觉触动心扉波澜起伏,好久没有过这种感觉了,一见之下,便对这个小女孩产生了亲切感,便开口召唤爷孙两人近前一些。 郑掌柜见小健哥示意,便就将爷孙带到桌边,就近搬了一张木凳,让老头坐了,便让他们为食客大爷们唱曲助兴。 小女孩站定身子,聆听爷爷示意,二胡丝弦一响,便就轻张小嘴唱了起来,只听那小丫头唱道: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 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 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 两簌簌。” 歌声清脆动听,宛如枝头黄莺啼鸣,甜腻的歌声招来众人阵阵掌声,唱到动情处,食客们都停止了说笑,平息凝神,陶醉于歌声中,房间内一片寂静,只闻莺声,不闻人语。歌声如潺潺溪水,叮咚流畅,听入耳中实在是一种享受,小曲缭绕耳际,食客们这饭菜也吃得分外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