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嫡长女在线阅读 - 第三十四章 喜事多

第三十四章 喜事多

    过完年之后,虽然春寒不减,但是沈家众人却是情绪高涨血液沸腾,在这样的氛围下,寒意都离沈家远了几分,皆因沈家的喜事是一件接着一件。

    到了二月初的时候,沈家迎来了开春之后的第一件喜事:沈安氏又有身孕了。原来早几日沈安氏觉得胃口寡淡,精神头也有些蔫蔫的,她自己还以为是想念沈余宪之故,过了好几天小日子都还没有来,她这才意识到不对劲了,匆忙吩咐找大夫来看了,却诊出了喜脉,虽然日子尚浅,却不会有错的。

    这下沈家又热闹了,沈俞氏和沈安氏婆媳两个同时有孕,乐坏了沈华善和沈则敬两个人,添子加孙,这开春的第一件喜事就是繁荣之像。虽然沈俞氏再一次觉得不好意思,不过也要计划着管家的事情了。沈安氏这胎来得密了些,沈庆德都还没周岁呢,所以这身体也要好好将养才是。

    于是沈俞氏请来沈胡氏,让她帮忙管家一段时间,等她生产过后才重新主理管家的事情。然后让沈宁协助沈胡氏管家,都一一安排妥当了,她还不到两个月就要生了,所以这段时间也不会太长,沈胡氏也欣然应允了,开春之后她也闲暇下来了,道是让沈俞氏和沈安氏好生休养身体便是。

    没过多久,湘州、冀州和鲁州就接到了报喜的信,这个时候,沈余宪也才回到湘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呢。这么就接到喜讯了,想到沈安氏,也有了许多思念,还rou麻兮兮地给沈安氏写了封书信,上面有“何缘交颈为鸳鸯,相颉颃兮共翱翔”这样的思念言辞,让沈安氏专心养胎不用记挂他。

    沈安氏见到书信,自然娇羞不已,安心休养不论。

    沈家的第二件喜事是沈余宣和沈余平两个人通过国子监的考试了,和沈则儒的两个儿子沈余朴、沈余柏一起,不日将到国子监就读。国子监是大永生徒就学的最高学府,考入国子监成为国子生实在是一件大喜事,更重要的是,沈华善和沈则敬等人都没有从中调度过什么,完全是凭着两个人的本事,可见是真有才学的,沈华善很满意,将自己年轻之时的笔墨作为礼物送给这两人,对这两个孙子表示了赞扬和期许。

    大永虽然规定七品以上京官子孙皆可进入国子监读书读或者旁听,但是随着官员子弟的日渐增多,入读的名额就变得紧张起来。国子监啊,在里面就读的都是当朝京官的子孙,以后相处往来熟了,办事也会诸多便利,再说了,国子监几乎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教书人才,国子祭酒就不用说了,普通教员那也是有声望的大儒,和这些人有师生之谊那是怎样一种福分;更重要的是,国子监也汇聚了京兆乃至全国最顶尖的读书人才,可以预见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将来的朝廷重臣,说不定还会出个中书令大人或者尚书左仆射大人之类的官员,这同窗的香火情那是三世烧香也求不来的啊。

    这是一种成本极低的政治投资,可以说,国子监这个地方,交织了家族、姻亲、门生、故旧四张大网,难怪京兆各家官员为国子生的名额抢破了脑袋,凭人情、借关系、通钱财等,为了让家族子弟进入国子监那是各出招数,于是这个规定就变成了七品以上京官子孙皆有资格入读,但是每家不可超过三个人,且在入读前,必须要通过国子监举办的一次考试,只有通过了这次考试,才算成为了国子生。

    沈余宣和沈余平通过的,正是这样的考试。沈余宣是因为沈则敬直接就获得了考试资格,沈余平是以祖父荫才取得考试的资格的,好在这两个人也不负众望,把这两个国子生的名额拿到手了。

    沈家因为这件事又置办了几桌酒席不论。因为沈余文和沈余韬两个人回京兆的时日尚短,也就没来得及参加国子监的考试,按照沈华善的意思,他们两个在适应京兆生活的同时也进入了京兆官学就读,京兆官学比国子监要差一等,不过也有不少名儒大家,比起岭南来说,要好上不少,沈余宏当年也是就读京兆官学的,算是沈余文和沈余韬的同门师兄。

    沈余宏还专门跑去找了这两个堂弟,教授他们在京兆官学的生存之道,比如哪个先生是严厉不苟人情的,哪个夫子是好说话有商量余地的,官学里面有哪些地方是不能去的,还有哪里是士子们经常去的,林林总总,听得沈余文和沈余韬两个频频点头,拼命将这些提点记在脑中,免得去了官学两眼一抹黑,也暗自感激这位堂兄。

    沈家第三件喜事和沈余宏有关,其实也算不得喜事了,那就是沈家去成家下定了,沈余宏的结婚流程又向前了一步,剩下的,就等成燕燕及笄了再商定成亲的日期,这倒也不急。所以沈余宏日子过得很舒服,和堂弟沈余益嘀咕嘀咕几句,安排如流处的事情,剩下的事情就是读书,准备明年春闱。

    还有另外一件事也引起了沈家人的讨论,在沈宁看来,这算得上是大喜事了。二月的时候,颜商、八堂叔沈则学和胡氏安和堂等人从西宁道返回京兆了,他们已经去了几个月,连过年的时候都没有回来。他们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不少西燕和滇桂当地的物品,连沈宁都分得了几包酸笋,喜得夏词在不断琢磨新菜式,酸笋炒rou片?酸笋野鸭汤?

    沈则远和沈胡氏自是特别高兴,看着一行人的风霜疲惫,忙着让他们先行歇息再细说这一趟西宁之行的事情,沈胡氏甚至还想到了安和堂等人返回江南时,要让他们带些什么物品回娘家才好。

    照例是在沈华善的书房,颜商一行人向沈华善和沈则远述说西宁之事,他们此去西宁的收获还真不少。沈则学拿出一张舆图,按照沈家的优良传统,他也为这张舆图标上了相关说明,标示的正是滇桂一带西宁道的事情,所经过的商市、交易繁茂的镇集、船只数多的渡口、商人世家等等,甚至某些地方的经济支柱产业都标出了,这是收获之一;第二,一行人见证了茶马司的组建,暗中资助了茶马司官署的兴建,当然此事没有瞒着茶马司史,因而也和茶马司史保持着不错的关系,为此散去的钱财就不论;第三,拜访了西宁道几大商人世家,交换了名帖,约定彼此互通来往;第四,和西宁道茶商行会、药商行会签订了交易协议,约定将三百斤四月新茶和五百斤六月药材,包括远志、大黄、丹参、知母等,按时运抵西宁,进行第一次的合作事宜。

    这几件事情,一件比一件重要,没想到颜商等人去了不到半年就有这样的收获,实在是了不起,沈华善和沈则远都满意不已,尤其是和茶商行会、药商行会的交易,虽然数量很少,不过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只要有了开头,一切就好办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沈华善熟知的范围了,所以他交代沈则远和颜商等人下去好好商讨,务必要把相关后续事情都安排妥当,几天之后,待沈则学和安和堂的人准备返回江南时,他还亲自写了问候信让安和堂的人捎带给胡不涂,信中对沈胡氏多有赞扬不论。

    沈宁也只隐约知道颜商等人收获不少,沈胡氏无意中给她透漏过只言片语,她自然也高兴,想来以二叔和颜商的商才,会把这些事情都安排好的。所以她也就把目光转向别处,和沈宓、沈瑶等姐妹齐聚一起,庆贺起来。

    原来是沈宛已经快七岁了,过完年之后沈俞氏发话,将靠近碧荷院的一处小院划拨给沈宛,到了二月初的时候已经修葺好了,这几日沈宛就筹备着要搬进去了。沈宛一早就想好了新院子的名称了,还请沈则敬题了字,如今那“精巧居”三个字已经做成匾额,正稳当地挂在她的新居上面呢。

    沈宛搬进去的时候,沈宁、沈宓、沈瑶等人都亲自去精巧居道贺了,李姨娘和何姨娘也都在,沈俞氏、沈安氏和沈胡氏虽然没有亲到,不过也送了礼过来,沈胡氏还让大厨房做了一桌酒席过来,所以几个小姑娘、两个姨娘凑在一起也很热闹。

    精巧居最独特的地方在于里面摆放了不少沈宛自己编织的小玩意,博古架、那窗台、茶几之上都摆着几个这种小玩意,仔细一看,那插花瓶也是编织出来的,倒也显得很趣致,房间正堂上挂着沈宁题的对联:“心巧成屋宇宙”“手精作山河”,精巧居之名倒是很贴切。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之前备下的丫鬟婆子也是熟悉的,沈宛还给两个贴身丫鬟取名稻秆、芦苇,这两个名字取得真是……让人无语啊,都是编织的材料啊,真是按材取名啊,沈宁和沈宓听到那两个丫鬟的名字,都忍不住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