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朝议
“晋王,不得放肆!”杨坚寒声道,不和亲,撕破脸皮对大隋绝对没有好处,最起码杨坚是这么认为的。 在他看来,兰陵与琼花从小享受着荣华富贵,受到世间最高的尊崇,这一切都是大隋朝廷给她们的,她们也应该为大隋做些什么,即便搭上后半生的幸福。 这是作为皇室血脉的责任,只有皇室得以延续,这份荣耀才能继续,不然只能沦为泥土里的草芥,在这个世间毫无存在感。 “我很放肆吗”常歌行反问道:“可我并不觉得!和亲有很多种方法,不如父皇娶上几位突厥的公主,让突厥献上成群的牛羊作为嫁妆如何 这样也是和亲,相信也能使得边镇和平!不知父皇愿不愿意” 本来微微颔首的独孤伽罗再次蹙起了眉头,常歌行的反对甚和她的心意,但让杨坚迎娶突厥公主,先说突厥人会不会答应,她就绝对不会应允。 杨坚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他的独孤皇后,待看到独孤伽罗脸上愠色不是很重的时候,才稍稍缓了一口气。 和亲双方是有强弱之分的,献上女人与财宝换得短暂和平的一方当然是处于弱势的。让兵强马壮的突厥送上他们的公主,献上他们的牛羊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还不如直接开战! “晋王,休得妄言!”杨坚铁青着,帝王的威严是不容冒犯的,若晋王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若不是这个亲生儿子还有几分打仗的本事,如此嚣张的晋王早就被赶出朝堂,坐冷板凳去了。 “我大隋朝献上公主是和亲,突厥嫁女就是妄言,敢问父皇这是什么道理” 面对常歌行的质问,杨坚嘴角不住抽搐,身为帝王心中虽然有权衡,但面子上绝对是不会向任何人服软的,即便对方是来势汹汹的突厥。 “晋王,你想如何” “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弓弩。我堂堂大隋岂会怕了草原上的野蛮部落!” 常歌行言辞凿凿,令人振聋发聩,一时间朝堂上安静得落针可闻。 一个满是不屑的嗤笑声响起,在沉寂的朝堂上犹如沾起的水花,显得格外明显。 杨勇身为太子并不蠢,反而聪慧的很,他很知道杨坚心中所想,与其面对一场胜负未知的战争,和亲无疑是如今最好的选择。身为大隋未来的接班人,他自然想继承一个国力昌盛的大隋,与突厥开战无论胜负都是对国力的损耗。 杨勇甚至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突厥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被灭,而是应该在他继承大统之后,到那个时候突厥就是他成就无上帝王路的垫脚石。 所以,和亲是完全符合他现在的利益的,至于兰陵、琼花两位公主,他并不在意,这两个meimei自小便不和他亲近,自晋王从江南回来后,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了。 “二弟你也老大不小了,何必做如此意气之争。突厥可不是什么普通部落,如今已然成了一个强大的草原王国,它的面积甚至要比我大隋还要大上几分,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如若贸然开战,绝非我大隋之福!” 杨勇看着杨坚赞许的眼神,简直就是才思如涌,越说越激动,越说越顺口。 常歌行鄙夷的看了杨勇一眼,此时的突厥虽然不是什么野蛮部落,已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草原王国,但也绝对没有想象的那般强大。大隋虽然立国不久,又刚刚经历灭陈一战,但有了江南粮仓的支持,加上数十万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老军,大隋的战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 大隋此刻与突厥一战,有着绝对战胜的把握,因为突厥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沙铱略可汗虽然是突厥名义上的大可汗,但在他之下还有四大可汗,与他共享突厥的权利。既然是矛盾,只要善加利用完全可以作为奇兵。 “男儿若是没有义气,干脆学学女儿家回家绣花算了!”常歌行同样嗤笑道。 “晋王,从辈分上我是你大哥,从尊卑上我是太子,而你只是一个亲王,可你眼中可还有长幼尊卑!”杨勇怒极道,这个晋王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和他作对的。 “以势压人,太子殿下可知道爱护幼弟”常歌行反问道。 “你。。。。。。”不等杨勇将话说完,杨坚便已经发怒。 “够了!瞧瞧你们一个个都成什么样儿了,丢人现眼!和亲一事再议!”说完,杨坚便气哄哄的走下了朝堂。 随着大太监莫让一声尖锐的“退朝!” 之前仿佛被施展了定身术的众多大臣们,一个个瞬间活络起来,三五成群的结伴而行,窃窃私语聊着什么。 “和亲是好事啊,晋王这又是闹得哪样啊!” “可不是嘛,突厥可都是一群凶残之徒,面对这样的敌人不能硬碰硬,只能温婉待之!” “这个晋王太不识大体了,女人而已嘛!” “为万民求福,是她们的荣幸才是!” 。。。。。。 常歌行掏了掏耳朵,这些自诩为君子的世族,说起话来却比流氓还流氓。将高官厚禄寄托在小女子身上,即便这两个女子是皇家的公主,可那又如何,依旧改变不了这些人想要利用两个弱女子的事实。 回到宫中,独孤伽罗让随侍之人退下,亲自给杨坚倒上了一杯茶水,淡淡的茶香萦绕于鼻,使得杨坚心中的怒火稍减。 “这个晋王太不像话了,和亲一事岂是儿戏,哪里容得了他胡搅蛮缠!”杨坚喝了一口茶,努力让自己的语调变得和缓,因为在他面前的是独孤伽罗,就算心中再有火气,他也不敢向这位独孤皇后撒气。 语调虽然和缓,但其中恼怒之气还是可以听得出。 “唉!”独孤伽罗长长叹了一口气,她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是大隋的皇后,她与杨坚一起被尊称为“二圣”,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来讲,这门和亲于大隋是有好处的,虽然嫁出了两位公主,送出了大批嫁妆,但却换来了边民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