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匠心工艺》
紧接着嬴政、高柳青二人在公输烈一行人的带领下进了城门。只见城墙两侧站满黑甲卫,卫兵各个人高马大的,身上的铠甲是一片一片的黑色锃亮的护甲贴身护卫着身体。手中长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阵阵寒芒。 而且城门道路两侧的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体型硕大的机关弩,箭筒特别的长。机关弩延绵不绝。安全防卫极其的严密。 “公输烈,你们这卫兵身上的铠甲,跟我秦军配置的大不一样啊,你这里的卫兵身上的铠甲我看灵活性就比我秦军在役的士兵好上不知几倍啊。你这算是开小灶啊。”嬴政笑着对着公输烈说道。 公输烈听言,连忙说道:“启禀大王,这你可误会了啊。这个新式的铠甲,也是我们公输家族这三年来,根据士兵们身体运动的构造刚设计出来的。这城墙上的护卫穿着的也是试验品,臣本来想等着实验结束后,上书朝中的兵家首领们,在军队进一步推广呢。” “哈哈哈,那很好啊。毕竟战场上,士兵们越灵活,护甲防护的越严密。那么爆发出来的力量就会越厉害。咱们秦兵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其余六国笑话了。以前的秦军啊,寡人看了些历史,也是知道的,有些秦人衣不蔽体的上了战场,就靠指甲,牙齿来对抗敌人的长枪啊。我们大秦依靠着这些先烈们浴血奋战,才得以开辟出了如此大的疆土。” “现如今我大秦已然成为了这个天下最大的国家。可不能再让我秦人的士兵,出现以前那样的问题了。缺啥就跟朝廷上汇报,寡人能满足你们的就一定会满足你的。” 嬴政看着公输烈,真心实意的说道,铠甲装备可以说是一个军队的命脉,而人口同样是任何国家都不可或缺的组成。上战场是会死人的,嬴政只想着不惜一切代价保存秦军的生存力。 “谢大王,目前来说,已然是足够了。每年我们拿着国库这么多粮饷。公输家族也是心中愧疚啊。”公输烈面上也有些不好意思。这几年并没有研究过什么实用的东西。但是每年财政方面秦帝国都会给十万石粮草的支援。也让公输烈心中有些惶恐。 “公输族长,你可别这么说。谁不知道你公输家族是我大秦最强的后盾啊。没有你们的制造和研究。后勤方面运送,士兵补给方面都是问题呢。”嬴政说道。 “你们别客套了。公输族长带我们逛逛这城池吧。”高柳青有些着急地说道。 “哈哈,大王、王后。臣这就带你们逛逛这座城。”公输烈笑着说道。在公输烈的带领下,一群人开始沿着宽阔的主道走了起来。 嬴政点了点头。笑道:“哈哈王后从来没有出过宫。行事有些冲动了。性子比较耿直。大家可别见怪。” “那哪敢呢。大王说笑了。接下来我来说说这座城吧。大王,王后你们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好奇也是正常的。”公输烈笑道。 “那就麻烦公输族长了。”嬴政笑道。神情中也充满了好奇。 一行人步伐沉稳,缓缓的走在城中宽阔的土路之上。周围两边民居很少,不过所有的民居都是铁制的铁房子,上面雕刻也是极其精致的。除了民居之外,城中更多的是类似仓库的房间。 公输烈介绍道:“这座城池,已经近四百年的历史了。根据我们公输家族的历史记载啊。” 嬴政点了点头。高柳青也眼睛大大的望着公输烈神情中充满了期待。跟在公输烈身后的众人也都翘首以盼的期待着公输烈的讲述。毕竟一个家族,一座城的记载。真的是值得倾听的。 公输烈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咳了两嗓子,声音洪亮的说道:“根据我们公输家族家史中的记载啊,这片地方原本就是一个小村落。路都不通的一个边陲小村落。整个村子中只有一本书《匠心工艺》,而这本书,可以说是全天下的工匠家们都会有的一本书。而当时整个村子就只有这么一本书。” “这里地处边陲荒野。整个村子的人,会到附近砍柴,家家户户用木头做些小玩意,然后由一群人,千里迢迢的拿去城中贩卖。获得一个村子的口粮。当时还没有如今秦国腹地咸阳城。秦国的都城是在镐京。咸阳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繁华。” “村子中的人,会步行数百里,前往咸阳城,还有附近的陇西郡售卖自己造出的小玩意。终于这个小村子,出了一个奇才,也是我们的先祖公输班,当时整个村子都是公输姓氏。大多都是沾亲带故的,说公输班是我们的先祖也是错不了的,这可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公输烈笑着说道。 嬴政点了点头,笑道:“哈哈,毕竟一个村子的,多少也会带点血缘关系,而且当时路都没有。交通也不发达嘛。就是现在我大秦好多地方的村子也是偏僻的很。” 嬴政听着公输烈的话语,心中也不由想到。现在的华夏按照后世来算的话九洲共有近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啊。而现在却只有三千万人不到的人口。三千万不到的人口,大多数都在人类自发聚集建立的城池之中。当然也有许多在荒野之中的小村落。 就按照刚才出了咸阳城之后,就有很多未开化的土地来看,除了人走出来的路,就是良田和未开化的土地。那么现在华夏可以说是还处于蛮荒时期。到处征战。随着时间的发展,有不同的思想迸发出来。这大概就是百家争鸣的形成。接下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演化,好的思想会流传下来,逐渐相互影响。糟粕则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嬴政如此想到之后,豁然开朗。历史本来就不应该按照某朝某代来看,而应该是统一的观看,无论如何改朝换代,人还是人。这个是不会变的,思想则也是在环境的变化下不断的发展的。 公输烈继续讲到:“当时我们的这个村子出的公输班这个奇才,彻底使当时的小山村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