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求生记在线阅读 - 第9章 旱灾(修)

第9章 旱灾(修)

    四月了,果真如志文记忆中的历史所言,从正月开始就没有下过一滴雨,大旱来了。

    有地种的人家,无论大人小孩,每天都出门找水,指望着多少能救回些麦苗,好能有点收成。

    左邻右舍的大柱二柱和大妮二妮家都有地要种,四个小孩也都成天不见人影的在外找水。

    志文家作为无田户,反倒不用受这种罪了。

    原来山脚下那口井已经干了,村子里也就只剩一口老井还有点水,从早到晚都排着长队,还不时地发生口角甚至肢体冲突。

    而志文只用挑着桶去排排队,差不多又挑着空桶回家,然后趁没人注意,把鱼塘里的水放到水缸里。

    虽然目前的旱情对志文家的影响没有村里其他人家那么严重,但志文还是觉得这里不能呆了。

    一旦到了下半年颗粒无收的话,大家都得背井离乡地去逃荒,人多了反而不好,晚走不如早走。

    于是挑了个志文娘心情好的时候,拉着囡囡作陪,小心地说道:

    “娘,你看这旱情越来越严重了,井里的水也越来越少,再这样下去,恐怕吃水都困难了。爹又不在,就有点水咱们也抢不过啊。”

    志文娘一听也是皱起眉头,“再不下点雨,今年怕就要绝收了,咱家虽然不种地,可这粮价眼瞅着要涨啊。”

    “是啊是啊,要不咱们先离开村子,进县城找爹去吧。”志文赶紧接话。

    其实志文觉得县城也不保险,今年可能躲在里面还行,到了明年,饿殍遍野的时候,整个陕西都不安全。

    可到底去哪儿他也犯愁,过不了几年,整个天下不是流贼猖獗,就是清军骄横的,没个安宁的地方。

    真就靠着这系统,一家人找个深山老林当野人?

    咝...那种日子,过个十天半月的还行,常年累月地下来,别人不说,志文自己是肯定受不了的。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起码先到县城吧。

    “你爹过两天怎么都得买点粮食回来了,不然咱们就得断顿了,等他回来商量商量吧。”志文娘还拿不定主意。

    晚上志文躺在炕上,打开系统,盘点自己的东西。

    粮食还多,这两天中午和囡囡吃的煎饼,还有掺在家中粮缸里的高粱面,都没有用多少。

    柴禾?太多了,又不值钱,不管它。

    金币用了一个,还剩九个,目前也用不上,志文已经试过了,无论是开新的田地,还是提升田地品级,都差得远。

    要不拿出来看看是什么样子?还没见过金币呢。

    刚一动念头,跳出选项,提取金币:“金”和“银”,点选“金”,又是数字选项,志文选了一,一枚漂亮的金币出现在手里,剩下八个金币。

    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图案都没有,光秃秃,亮闪闪的,份量倒是挺沉。

    不好玩,而且这金币可不敢拿出去花,随手放回仓库,又有了九个金币。

    再取,这回选了“银”,跳出来的选项是“纹银一百两”和“碎银一百两”,志文选了碎银,自己家的身份,铜钱用的多,银子用的少,拿出几十两或者一百两的银锭出来,一样地招惹是非,碎银低调。

    “哗”地一声响,炕头出现了一堆碎银子,志文用手抓了一把,各种形状和重量的都有,不错,又收回仓库里去了。

    这系统的粮食,卖了后换成银子,价值很高啊,比外面的粮可贵多了,志文盘算着,空间出品的粮食很稀奇?

    却说郑三在县城给人干活,看这旱情一天天地严重起来,粮价蹭蹭上涨,也是坐不住了。

    估摸着家里的粮食快吃完了,就和东家告了天假,拿着积攒的工钱买了点杂面就往家里赶。

    到村口的时候天色已经快要黑了,望了眼不远处的自家窑洞,正要一鼓作气赶回家,旁边有人喊了。

    “三哥,回来了?”

    郑三回头,只见不远处郑四一手拎着个桶,一手拿着把铲子,正眼巴巴地看着他。

    “嗯,老四,你这是...找水呢?”郑三暗叫倒霉,忙不迭地放下身上的袋子,就希望天色黑,这郑四看不清是什么。

    “没办法啊,三哥,婆娘娃娃排队去井那儿打水,咱们这些汉子在外边找水,多少给地里浇点水,不然年底喝西北风啊。”郑四答道。

    郑三一时不知怎么回话,正想硬着头皮告辞,郑四又开口了:

    “赶紧回去吧,三哥,嫂子他们肯定都盼着你呢。”

    郑三暗地里舒了口气,老四今天居然挺善解人意的,“那我走了啊,天不早了,先回去吧,找水自己个儿也注意点儿,这两天太阳大。”

    “哎,就盼着过两天能下几场雨呢。”郑四呵呵笑道,眼睛贪婪地盯着郑三肩上那袋粮食。

    郑三这次回家受到了热烈欢迎,就连志文也舒了口气,眼瞅着就断粮了,自己往粮缸里加了好几次高粱面,都快露馅儿了,这下总算能接上顿了。

    简单吃完晚饭,志文娘就把前两天志文的提议,离开村子先到县城的事儿说了。

    “嗯,志文说得也确实有理。”郑三沉吟道,“只是到了县城,这落脚点是个问题。”

    “那爹你在县城住那儿呢?”志文问道。

    “我一大老爷们不愁,都是和一起干活的几个老伙计在那废弃的土地庙将就,”郑三回道,“可加上你们娘三儿,再在庙里,恐怕就不行了。”

    大家不出声了,这拖家带口的,和一帮糙老爷们儿在一起,确实不方便。

    当然,真要是在逃难路上了,那谁还顾得上这些,可现在还没到那一步。

    志文自然更不愿意和其他人呆在一起了,自家不用为吃的发愁了,

    人一多,志文自己不好往粮食里做手脚不说,人家吃糠、吃草的,自家吃粮,就容易惹人眼红,招来大祸,还是得自家独门独院的才行。

    “那咱家在县城找个院子?”志文提议。

    “住院子?”郑三瞪了志文一眼,“钱呢?我这点工钱,咱家今年能有饭吃就不错了。”

    “他爹,进了县城我也可以去找工做的。”志文娘说。

    “这工哪那么好找的,”郑三叹口气,“旱情这么重,我们都想着走了,那些富贵人家不会走?你去谁家给人帮厨?”

    “这县城有钱人家走得多吗?”志文插嘴道。

    “目前还不算多,但也走了几户了,其他的还在观望吧,若是还不下雨,应该还会走不少。”郑三回答。

    志文眼睛一亮,从后世而来的他,下意识地就觉得这是个趁机低价买房的好机会,自己有钱,可转念就否决了。

    县城都不安全,自己还想往外跑呢,干嘛又在那儿买房,租就行了。

    可这钱怎么向父母交代来由呢?志文有点犯难。

    算了,早晚都得曝光,不如趁着这次编个借口把钱拿出来。

    “爹,娘,我有钱,我有可多钱了。”想到这儿,志文抬头道。

    “可多钱?”郑三夫妇笑道,“你哪来那么多钱?”显然不相信。

    志文也不多话,登登登跑进自己的房间,没多长时间,从仓库里弄了满满一捧碎银子又跑了出来。

    “这...”郑三夫妇真被惊呆了,他们哪儿见过这么多银子,“哪来的?”

    “我知道,我知道,”没想到囡囡突然开口了,“哥哥和我在山洞玩捉迷藏的时候发现的。”

    志文一拍脑袋,前两天带囡囡到处乱逛的时候,刚兑换了碎银子,正新奇着呢,有事儿没事儿就把银子从仓库弄到手里,又从手里放回仓库,一进一出的好玩。

    没想到被囡囡看到了他手上的碎银子,为了打发这个好奇宝宝,只好随便找个借口,说是刚才和她玩捉迷藏的时候,自己在一个小山洞里发现的,还嘱咐囡囡不要多嘴,找机会给爹娘一个惊喜,估计现在她觉得就是惊喜的时候了。

    不过也好,囡囡嘴里说出来的,要更可信吧。

    郑三夫妇脸色沉重,不是不相信志文和囡囡,而是想岔了。

    “在哪儿发现的?”郑三沉声问道。

    “记不清了,带囡囡玩儿的时候发现的,不在村里,也不在咱们窑洞附近。”志文只能打马虎眼了。

    “他爹,不会是土匪藏的吧?”志文娘有点慌乱。

    “应该不会,都是碎银子,怕是贼藏的。”郑三也不确定。

    “放心吧,爹娘,咱们家这么穷,不会想到是我们拿的,”志文赶紧给两个大人宽心,“再说,都过这么长时间了。”

    “还有吗?”郑三问。

    “还有好多呢,我藏得可好了,你们都找不到。”志文接着忽悠。

    郑三夫妇互相对视一眼,然后郑三从志文手中接过银子,“这些我就拿去租房了,剩下的你都收好,臭小子,藏东西很有一套嘛,我和你娘都没发现,别乱用,听见没有?”

    那次志文和郑三一起去讨束脩,郑三就觉得自家儿子一下长大了,之后都不太拿他当小孩子。

    志文嘿嘿笑着,转身折回小屋又藏银子去了,这关总算过了。

    “我明天就进县城找房子租,你们收拾收拾,二十天后,嗯,最多不要超过一个月就来县城找我吧,这点粮那时候也应该吃的差不多了。”郑三开始和志文娘交待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