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鸣剑
一僧一俗,就这样坐在石凳上,等到黑夜降临。忘忧剑突然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刘子敬和苦劫都是一愣,刘子敬道:“相传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剑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云台二十八将中臧宫、马武亦能抚鸣剑而抵掌,没想到大师也是如此,已经到了剑人合一的地步,失敬失敬。” 苦劫摇头道:“不瞒刘施主,这是本门一项绝学,臧宫、马武都是本门前辈高手,可惜至今,弹剑宗就剩我一个人了。” “以指弹剑,以气震剑,以意驱剑。”刘子敬轻声说道:“大师的修为已经不在当年剑僧之下。子敬有点好奇,曹侯凭什么说动大师来洛阳?” “见识。以意驱剑,其实剑不会响,但是刘施主刚才也看见了,我只是貌似人剑合一,实际上遇见了一个瓶颈期,非有人指点,不得进步。赵玹答应我,让我见十名顶尖高手,刘施主就是第一位,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苦劫有点兴奋,刘子敬是知道弹剑宗的,也许听说过一些典故。 果然,刘子敬说道:“我听左慈说过弹剑宗和剑僧,弹剑宗是轩辕剑派的一个分支,非毅力坚定之人难以练成剑法,所以在江湖上时有时无。左慈说剑僧当年能够练成弹剑宗风雪十七式,是因为看见布衣七剑的招式有所突破,但是剑僧内力有限,所以微妙之处难以尽窥,若是传下剑谱难免有瑕疵。” 刘子敬话里明显有否定祖师剑僧的成分,苦劫却听得喜出望外。苦劫的师傅只练成十二式,所以苦劫练成十七式后,一直殚精竭力地推敲是否有漏洞,鸣剑现象就是其中的一个心病,既然散仙左慈说是内力不够的原因,苦劫就大可不必担心了。根据师门的典籍记载,苦劫现在才练到风雪功的第七层,而弹剑宗历史上有四人练到了最高的第九层。 严佛调打着灯笼走了进来,含笑道:“刘施主和禅师果真一见如故。” 严佛调一路走来并没有掩饰,灯光和脚步声被刘子敬二人听得清清楚楚,当然,严佛调也把两人对话听得真真切切。严佛调走到石桌旁,把灯笼摆在桌上,坐下说:“当年血战,白马寺第一高手竺能禅师也曾参加,因同时佛门弟子,竺能禅师与剑僧相谈甚欢,剑僧从竺能禅师学去了小乘相功,竺能禅师晚年说过,担心剑僧佛道不能兼容。” 弹剑门是道家的心法,剑僧也只是个玩佛的假僧人,竺能禅师自然希望能把剑僧变成真的佛门中人。苦劫是一流的高手,自然听懂了严佛调的话,却没有分辨,因为弹剑宗只是个很小的武林分支,竺能和严佛调的想法却是佛道之争。佛道兼容也好,相斥也罢,其实就是说有了分歧,最终要有个说法,灯笼的烛光照耀下,严佛调的笑容显得有点异样。 严佛调问了刘子敬一个问题:“那本《大月赋》是否还在施主手中?” 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秦等人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中原第一部汉译佛典。《大月赋》就是秦景所著,说的是西去一路的风情典故,其中很多地方由摄摩腾和竺法兰补充,整本书汉文和梵文交替使用,秦景不得不画上近百幅插图。 刘子敬也是第一次听说《大月赋》,严佛调介绍后,刘子敬淡然说道:“若是真有此书,子敬必藏之高阁。可惜,那本书在支谶禅师的手中,我也是帮他刻碑的时候,偶尔见了几页,并不知书名。” 支谶禅师,全名支娄迦谶,贵霜帝国佛教僧人,本为月氏国人,通晓汉语,学问广博,思致幽微,cao行淳深,性度开敏,亶持戒法,讽诵群经,以精勤著称。严佛调看过部分译文,虽译笔凝滞,但能弃文存质,深得经意;不过支谶禅师信的是大乘佛教,与白马寺的小乘佛教还是有一点差异的。 支谶禅师就住在洛阳城中,找到不难,但是《大月赋》严格来说,不是白马寺的书籍,严佛调没有完全相信刘子敬的托词,却也只能笑笑,把话题转回武学方面,不在意地问道:“支谶禅师的大乘杖法和般若掌都是武林绝学,子敬和他切磋过没有?” 刘子敬摇头说:“没有,支谶禅师为人谦逊,根本没提武功的事。主持,你这庙太热闹,这么晚还有人来。” 严佛调和苦劫也听到山路上的脚步声,来的不止一个人,来人没有做掩饰,每一步都走的实实在在;不多时,一个巨大的身形堵住了整个门,来人就像一只黑熊,巨大的身形堵住了整个门咧着大嘴笑道:“司徒大人找你们。” 严佛调认出是司徒袁隗府中掾吏董卓前来,急忙起身相迎,董卓让开身形,后面进来两个人,一个是司徒袁隗,一个是光禄大夫杨赐。袁隗笑道:“世事果有渊源,曹侯请来苦劫大师,有些事情就有了消息。听赵升回来,在长安聚会的那些人都和卫不言一样,去了残亭,朝廷有些想法,怕其中另有秘密,曹侯让我们来找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