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跑出我人生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三虎之争(上)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三虎之争(上)

    5月31日,纽约,曼哈顿区兰德尔斯岛。

    一场雷电风暴聚集在上空,四处雷鸣滚滚,大雨倾盆。

    而即便是这样恶劣的天气,伊坎体育场悬臂式屋顶下方5000个观众席位再一次出现了爆满,无数的口哨声和欢呼的嘈杂声不绝于耳,几乎掩盖了不时响起的轰隆雷声。

    “售罄”的标牌高悬在观众席外,所有座位都被压扁,体育场外的草坡上还聚集了上千在观看比赛。

    2008年国际田联世界巡回赛纽约站的锐步大奖赛,此时几乎吸引了全美的目光,无数田径爱好者从今年年初开始就等待着这一场比赛。

    晚上21点20分,场馆内十多个树立在各个角落的照明塔将整个体育场照得犹如白昼。

    伴随着现场摄像镜头对准了起跑线,伊坎体育场内现场大屏幕和负责转播本场比赛的NBC体育频道,都同步出现了参加这场男子100米飞人大战的九名选手的画面。

    第一道,美国选手沃尔特-迪克斯;

    第二道,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选手理查德-汤普森;

    第三道,牙买加选手迈克尔-弗拉特;

    第四道,美国选手泰森-盖伊;

    第五道,美国选手贾斯汀-加特林;

    第六道,牙买加选手尤塞恩-博尔特;

    第七道,荷属安的列斯库兰迪-马蒂纳;

    第八道,巴哈马选手德里克-阿特金斯;

    第九道,美国选手达维斯-巴顿;

    而无论是电视机前还是现场屏幕,几乎大多数镜头都对准了最中间的三人。

    尤其是NBC体育频道,这场比赛的直播解说邀请了男子二百米和四百米传奇选手“阿甘”迈克尔-约翰逊,几乎从这场比赛开始前,讨论的重点对象就是第四道的盖伊和第五道的加特林两人。

    这是美国短跑届一哥的争夺战。

    在加特林禁赛,盖伊崛起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几乎稍微对短跑有兴趣的美国人一再讨论过,到底谁才是当前美国最快的短跑运动员。

    而且这场讨论几乎不是现在才开始的,而是从2006年泰森-盖伊开始崛起,就已经逐步出现了。

    开始只是小圈子的讨论,渐渐的范围不断扩散,在全美的田径界逐渐有了一些影响力,再加上美国媒体电视台的加油添醋,一时间更是闹得沸沸扬扬。

    两人同样都是1982年出生,但职业生涯的差别是截然不同的。在盖伊还只是一名业余选手时,贾斯汀-加特林在世界体坛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拿到了2003年室内世锦赛男子60米和2004年奥运会男子100米的冠军,正式取代了莫里斯-格林,成为了美国短跑的扛鼎人物。

    而盖伊,则是在2005年刚进入职业生涯的时候,还是一名200米选手,虽然在NCAA的表现不错,但还并非最顶级。一直到2006年贾斯汀-加特林禁赛之后,泰森-盖伊转项100米,成绩一路飞速提升。从那之后接连迎战苏祖和鲍威尔,在大阪世锦赛之后,虽然一二百米都未能拿到冠军,但两枚银牌的分量并不低,从成绩上已经超过了05年的加特林在世锦赛的表现,而且之后带领美国田径队拿到了4×100米接力赛金牌,算是真正确定了他的地位。

    在全美诸多田径爱好者,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关于两人的争论其实一直都未曾停歇过。

    贾斯汀-加特林的众多拥趸认为如果不是加特林因为禁赛的缘故,泰森-盖伊根本不可能冒起称雄。

    盖伊的粉丝们则对于加特林嗤之以鼻,禁赛的污点饱众人质疑和诘问,而且加特林在禁赛前的个人最好成绩和去年泰森-盖伊在大阪世锦赛跑出来的还是有所差距。

    到了这场纽约大奖赛,终于是两个人正面站在100米赛道上的正式对决。

    而另外一位拿到了现场摄像师不少镜头的运动员,则是场中最为高大的牙买加黑人选手。

    一个最近在美国田径界引起了一些浪潮的选手。

    尤塞恩-博尔特看着摄像镜头对准自己的时候,咧了咧嘴,右手拇指和食指在下巴摆了一个V字的造型,在田径赛场,他永远是最活跃最爱表现的那一个。

    但在摄像镜头挪开之后,他的嬉笑的神色渐渐消失。

    “他根本没那么厉害!”

    “那场比赛肯定是计时器坏了,金斯顿国家体育场的大钟可是出了名的烂。”

    “看看他后面那一场在西班牙港跑出的成绩,你就知道前面的成绩肯定有问题。”

    一声声质疑似乎又在脑子里响起。

    他不在乎这些质疑,从2004年世青赛的人生巅峰个,到之后雅典奥运会失利,他就懂得一名运动员只要在赛场,无论取得成功还是失败,外界总会冒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但,即便他不在意,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心理总是有些不爽!

    就在5月3日,牙买加邀请赛男子100米当比赛当中,他以9秒76的成绩拿到了冠军,并且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

    成为了牙买加继鲍威尔之后的第二好成绩,放眼全世界也是一个前五的成绩。

    但当大量的人将注意力放到赛场的时候,质疑声几乎立即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