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辽都城
怀着激动的心情,李承绩先好好打量了一番郡王府。 不得不说,他老爹还是很有经济实力的。整个王府,占地有二十来亩。木构架式的房屋,有近百间。院落的话,有六进。虽然整体以传统汉人‘四水归堂式’布局为主,但建筑样式上,还是带有明显异域风格。 像第四进院子,就是土坯建筑的平屋顶。外廊较深,房屋中部留井孔采光。窗子的话,则相对较小。整个风格,类似于后世天山以南的‘阿以旺’民居。 不过最让他惊讶的,是王府的窗户都镶嵌了玻璃。 在他印象中,玻璃应该属于工业制品。在如今还属封建社会的中亚,不应该有玻璃出现。 还是竹青告诉他,这玻璃很常见。在城里,就有很多玻璃作坊。 其实这是李承绩孤陋寡闻了! 早在古埃及时代,就有玻璃珠出现。到了公元四世纪,古罗马人已把玻璃镶嵌到门窗上。再到十三世纪,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而中亚这块地方,处在东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贯通的十字路口。西方的玻璃制造技术,也早已通过波斯人,传到了大辽。 所以就现实来看,一点都不奇怪。 这么转悠了些时候,李承绩就想出府瞧瞧了。 便知会李萧氏一声,离开王府。 之前听府里人讲述,大辽的都城原是东喀剌汗国的都城--巴拉沙衮。只是自德宗以来,此城就被改为虎思斡耳朵。用契丹语来解释,就是‘强而有力的宫帐’。 至于原东喀剌汗国的都城,则迁移到了喀什噶尔。 对于这样的古代城市,李承绩是起了十足十的好奇心。就连马车也不坐了,直接步行上街。 只不过刚出府几步,他就后悔了。因为春日里,正逢积雪融化。土黄色的路面,全是坑坑洼洼的泥坑。 李承绩看着,都没地儿落脚。 好在出府时,李萧氏为了他的安全,特意指派了五个钦察部落的家丁相随。这是大辽最普遍的奴隶,相貌类似于后世的雅利安人。他的丫鬟竹青,就出自钦察部落。 只见这些家丁都长得人高马大,看着甚是强壮。 眼见李承绩面有难色,一个机灵点的家丁,马上蹲下身子,将其背在肩头。连衣服蹭上李承绩鞋底的泥浆,都满不在乎。 这让李承绩忍不住感叹,万恶的封建社会,真是太tm腐·化、堕·落了。自己好歹是个有思想,有内涵的进步青年,怎么能出门让人背着走呢? 不过看到泥泞的路面,他又以自己年龄还小的理由,暗自说服了自己。 这样来到通往城门的主要街道,熟悉的喧嚣声,率先涌入李承绩的耳朵。 便见街市上,穿着各色服饰的行人,来来往往。一辆辆马车,也行走其间。叽里呱啦的回鹤语,成了李承绩耳边,最常听的语言。 由于他对汉语和英语以外的语言,都不熟悉。所以无论是回鹤语、波斯语,还是大辽官方语言契丹语,都听着像鸟语。 使得当下,他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来到了异域。 也是大辽境内,无论是喀喇汗国,还是高昌回鹤,都盛行回鹤语言。再加上汉人和契丹人,在大辽的人口占比,并不算多。所以民间,最常用的还是回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