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清伐谋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民兵湘军

第一百一十三章 民兵湘军

      鸟瞰视角之下,就会发现整个湘军大营虽有数量庞大的两万余众,可却是井然有序,全军上下如巨人展臂,在底层士官的命令下,各司其职,与绿营抑或八旗比起,不管军纪还是令行举止都是游刃有余。

      其实归根结底,曾国藩练湘军,除了训练有素以外,有四个特色,第一是政治洗脑与人身控制软硬兼施。湘军练兵,除了军事训练和实战训练外,还开设了文化课,授课内容为三纲五常、忠义勇武。在曾国藩为湘军写的军歌里,就有“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这样的规定。

      第二他对军队首先强调的最高原则,就是服从,而且是绝对的服从。为了灌输这些大道理,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军记住这些道理,曾国藩专门进行通俗化加工,撰写了诸如《陆军得胜歌》、《水师得胜歌》、《解散歌》顺口溜式的军歌。

      除此之外,湘军士兵不但非常听话,而且逃跑、开小差、投敌叛变之类的现象非常少,这与曾国藩制定的军属连坐制有关系。

      第三为了控制这些士兵,曾国藩在招兵的时候,会做一个士兵家庭档案袋,里面把这个士兵的地址、家庭成员名单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来便于管理和与军属取得必要联系,比如为阵亡的士兵发放家属慰问金等等,不过当然,不管是慰问金还是赡养遗孤方面,湘军是绝对比不上凯旋营的。

      不过这档案袋也起到了约束和控制士兵的作用。湘军士兵要是胆敢投降叛变,或是犯上作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你不是还有妻儿老小么?这招着实厉害,湘军有了这个紧箍咒,加上三纲五常来洗脑,湘军士兵只有服从指挥,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自从湘军出道以来,除了靖港集体逃跑事件之外,类似现象一直很少发生,这也正是绿营所不及的地方。

      第四,是感情维系与物质诱惑并抓并举。曾国藩选用的湘军,基本来自湖南老家,一营大多来自同一村落,而且多来自同一宗族,非亲即故。湘军征兵特别欢迎湘乡老乡报名参军,尤其欢迎父子兵和兄弟兵,叔伯子侄堂兄弟也可以。

      曾国藩认为,有了地域和感情纽带的维系,湘军在战场之上,杀敌之时,一定不会丢下战友,逃之夭夭。

      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依靠感情纽带维系的部队,一般都不会单独逃跑,但是并不能保证不集体逃跑。兄弟子侄打仗,要么一起死,要么一起逃,死活都要在一起,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古语有云,法不责众。

      作为湘军绝对领导者,曾国藩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人性有着深切的体悟和把握,深知这些老乡跟他出来出生入死,绝对不是仅仅为了响应他的忠君爱国,他们还需要升官发财和养家糊口。

      除了忠义和感情的灌输,曾国藩并没有忽视军饷,他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想让轿夫把轿子抬好,让自己在轿子里坐着舒坦,并且能够坐上越来越大的轿子,就不能一天到晚只对着轿夫讲忠孝礼义廉耻,还应该给足银子让他们得到实惠,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地抬好轿子,认真把轿子抬好。

      湘军坚持高薪养兵的原则,他发的工资几乎是绿营的一到两倍。一个绿营陆师步兵,一个月工资一两五钱,湘军则是二两二钱;一个绿营骑兵每月二两,湘军骑兵就有四两二钱。湘军水师的工资,比绿营更高。

      就这方面来说,湘军的军饷和凯旋营比起来,差不了多少,基本平等。要让马儿跑,就要吃够草,这个道理,杨越懂得,曾国藩也懂得。

      没有高工资,谁愿意干这种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差事?除了高工资,曾国藩还给发补贴、发奖金。挂彩的,有慰问金;阵亡的,有抚恤金;立功的,有赏赐。

      在巨大的物质利益的强烈诱惑之下,在战利品谁取谁得的刺激下,那些祖祖辈辈刨地的农民老乡,都乐意出来投靠湘军。

      在部队里干一个月,抵得上在家里干上两年,这是相当有诱惑力的。要想有高收入,就得干高风险的活计!所以湘军不但从来不愁没有兵源,而且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凌厉的杀气。

      ...

      湘军大营中,整个帅帐内站着十余人,他们尽是战甲覆身,个个沉思不语。李孟群在讲述九江湖口及梅家州敌军的情况后,又拿出了九江城内他们细作传过来的消息。

      上面已经将九江的五千新兵部署,及凯旋营的部署和火炮配置查得一清二楚。

      曾国藩随意地坐在太师椅上,淡淡看着下面林立的部将。陆军将领一到,他便没有让部将休息,而是立即召集他们过来商量计划,曾国藩并不是一个对于战略并不是说一不二的人,他更加相信群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