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上百年】
所以,在后金之前,对关外各个分散部族的管理,一直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 韦宝针对如何介入蒙古的问题,曾经与张美圆、吴雪霞、范晓琳、贞明公主多次讨论。 这回韦宝回到山海关,就直接去了韦家庄。 还叫上了天地会统计署蓟辽站的站长芳姐儿。 吴雪霞、贞明公主和芳姐儿都对关外事务比较熟悉。 范晓琳也挺熟悉的,因为她们几个不是在总裁秘书处就是在行政总署,经常处理蒙古事务。 韦宝特地让张美圆一起讨论,是因为张美圆经常弄出一些发散性想法,为韦爵爷提供新思路。 韦宝越来越看重张美圆这种看事情不同的角度。 张美圆是纯粹的理论派,因为只有张美圆不是关外的,其他几个女人不是长期生活在辽西,就是像贞明公主这样的,经常要与建奴和蒙古人打交道。 “大明朝是真的没用,强盛了那么久,连汉唐都赶不上,汉唐时期,至少都曾经打的蒙古不敢抬头,乖乖听从汉人的话。”吴雪霞忍不住抱怨道。 “这么说不公平。”韦宝道:“汉唐赶不上大明,大明不是没有努力,也不是军事力量不强大,是没把关外当回事,根本没有把蒙古人当成附庸,更没有想过深入了解他们。” 汉朝对少数民族的武力压制还保持着很高的下限,但是唐朝其实不怎么样。 拿永徽那几年跟明朝嘉靖,天启,崇祯比照,当然是显得明代很失败了。 但是除了西北以外,其他方向上的版图和辐射面积,明朝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里都大于唐朝。 除了西北和河套漠北的都护府,狼山州,在唐高宗末期,就基本被反推,后突厥一度打的唐军在河北围观突厥兵抢掠男女。 就整个北方版图而言,东北,汉族政权东北地盘最大的非明代莫属。 汉代时,基本缩回辽河流域。 唐朝时,一度占领北朝鲜和百济地区,但是在唐高宗中后期,大同江以南就全部被新罗人抢走。 大同江以北,辽东区域,没多久也逐渐变成渤海国的势力范围。 唐朝超过一半的时间,在东北的地盘只有到辽宁中部,后来更是萎缩到河北外面一点点。 而明代大部分时间都牢牢统治着辽东地区,更通过比羁縻府州更严格的宣慰司,都司,辐射控制着辽宁东北部和吉林南部的女真人。 直到快灭亡前几十年才算是彻底失控。 李成梁时期,明帝国一度还在辽东外围扩张辐射范围,同样岁数的唐帝国,连辽中都过不去。 明太祖和明成祖时期,明帝国对北方的作战,除了下限不如汉帝国,以及不跟元清比较之外,比唐帝国是毫不逊色的。 瓦剌人只能算是蒙古的加盟商,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蒙古人,而且蒙古本部也是这样看待他们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和东蒙本部的关系是越来越差,达延汗和俺答汗的一大军事成就都是把瓦剌人越赶越往西。 再比如土木堡事变的真正肇因,是朱棣去世之后,鸽派分子和明宣宗放纵垴罗斯部的结果。 而不是朱棣没有把瓦剌打的七零八落。 实际上,瓦剌本身在永乐末期已经被一分为三,而鞑靼本部和兀良哈都被打的奄奄一息,鞑靼本部能稍有掌握的地盘基本只剩下呼伦贝尔区域。 兀良哈在松嫩平原西部的根据地被扫荡,损失惨重。 兀良哈南下内附时,朱棣已经完成对蒙古地区的大战略安排,以奴儿干都司和兀良哈内附以及明朝自己的军队为包围圈,迫使鞑靼本部龟缩在呼伦贝尔区域,随时受到打击。 瓦剌中最好战的垴罗斯脱欢所部被太平和把秃孛罗隔离在最西北,同时南面和西面都是明廷盟友。 别失八里以及帖木儿汗国两个巨大的环形包围圈,是朱棣的战略安排。 后世有人诟病朱元璋和朱棣不知道政治战略,在大明最强盛的时候没有完成对蒙古的控制。 其实实在可笑是朱瞻基,裁撤松花江造船厂,停止东北内河巡航,缩减奴儿干都司经费,同时对脱欢暗杀太平与把秃孛罗视而不见,放纵脱欢攻击阿鲁台,才导致瓦剌做大。 瓦剌做大绝对不是朱棣没有长远规划的原因,终朱棣一生都在防止蒙古各部势力融合,小心维持平衡并持续蚕食东蒙。 朱瞻基的黑锅,朱棣可不背,朱棣唯一的过错就是选错了太子。 实际上,唐与东突厥,薛延陀的决定性战役都是在漠南打的,而不是漠北地区。 唐初并无国力支撑大军深入漠北,不像汉武时期和明洪武永乐时期那样能够越过漠南进击。 在漠北,更多是依靠各个部族群起围攻唐的敌人。 唐朝和明朝都在北方有过辉煌的胜利,也有过耻辱的失利。 唐能够有效羁縻漠北的时间只有唐帝国寿命的十分之一左右,同时也曾经捕获过蒙古大汗级别的人物。 但是明廷也并非没有,朱棣首次北伐,本雅失里大汗逃亡瓦剌就被擒杀,人头送到大明朝。 征瓦剌之战,明军,鞑靼军先后袭击瓦剌,瓦剌拥立的答里巴大汗也身死,马哈木也死了。 除此之外,还有明太祖的捕鱼儿海大捷。 洪永熙宣之后,又一个大规模进攻蒙古人的皇帝,是成化帝朱见深。 不论是在漠南还是漠北,明军的作战次数和作战规模都不亚于唐军。 虽然中后期没有再像二祖一样十几二十几万人出击到漠北,但是几万人马袭击漠南的战役相当多。 其中威宁海子大捷,咸宁海子大捷,火烧丰州滩,都是其中出塞作战获成功的战例。 而且斩杀大汗级别人物的成就,在洪武永乐之后仍有一次,那就是威宁海子大捷击毙蒙古史上第一女英雄满都海。 成化帝明宪宗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鹰派皇帝,他在位期间,对蒙古和女真都采取了血腥手段。 宋朝也并非后世很多人印象中那么无能,宋军攻灭青唐吐蕃政权不仅血腥,而且有屠城掳掠等诸多行为。 再说俺答封贡,俺答封贡绝对不是靠鸵鸟政策换来的。 咸宁海子大捷和火烧丰州滩,就是对俺答汗的猛烈进攻,俺答汗的孙子扯力克想挑唆套部蒙古和青海蒙古反明,又引发了万历中期对青海蒙古和套部蒙古问题长达五年的战争。 等到湟中三捷打完,扯力克被迫返回归化城。 漠南蒙古在大明整个时期,基本上都是臣服的。 这跟强汉盛唐时期相比,当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也就是打残了蒙古左右翼,使得漠南基本臣服于大明而已。 大明王朝长期羁縻控制辽东外围一圈,女真包括驻军,派长官,屠杀,镇压,分派世袭官职,封贡,干涉女真封建主的耕种收割,调节纠纷等等。 明代虽然用了很多措施,但完全没有做到羁縻蒙古。 明朝对蒙古和女真,以及二者对待明朝的态度。实际上在宣宗、英宗的实录中,就出现了女真不服,或者被当地军卫所欺负而奋起报复的事情。 有时候明军于女真,就等于蒙古军于明军一样,打砸抢和被打砸抢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明朝于正统十四年后,彻底转变了国家战略,由攻转受的方式已经成为定局。 这种定局一成型,就意味着北边防御也慢慢的,从原来稍有的弹性变成了变动。 而所谓的羁縻,对于明和蒙古来说,是没有存在过多久甚至就没有存在过的。 甚至,在某些时期,在双方冲突中的伤亡比迷之尴尬的时候,可以看做是蒙古羁縻了南边。 虽然蒙古人入主中原近百年,但在中华帝国的分布并不广泛,除却一些贵族在全国主要重要城市因作战、住守防御或任官、分封等南迁外,大部分人仍然主要生活在北方。 明朝乍兴,蒙古贵族是威胁明帝国最大的力量,所以朱元璋及其子朱棣均加强对蒙古族的打击力度,不惜一切代价削弱其统治力量。 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迁徙蒙古人入内地,安置于诸卫所,凡归附鞑靼官军皆令入居内地,仍隶各卫所编伍,每丁男月给米一石。 这样既便于加强对其监控,又可以实行“以夷制夷”和实行“民族同化”政策。 并非全部归附的北方少数民族尽入卫所军伍,早期通行做法是“以少壮者隶各卫为军,俾之屯守;老弱隶北平为民,从之。 属民者也基本上是卫所代管民籍,而迁居中原及南方内地卫所者则基本上都是卫所军籍。 明政府针对蒙古贵族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有的就地安置,有的移居京师,还有一些则在随军征讨过程中迁徙分布于全国各地。 就近安置是朱元璋首先考虑的,西北陕西都司及行都司,山西都司及行都司、大宁都司、万全都司和辽东都司都是达官的聚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