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夜闯万隆庄(三)
地牢里到处充塞着湿气,仿佛周围都在往外渗着水一般。地上有很多地方潮湿,最里面的角落铺着一片秸杆,我十分疲倦地坐在上面。手被绑得很结实,一点也动弹不得,难受与茫然使得我分外失落。 蒲松龄表情突然变得十分轻松,笑道:“生活真是比书本更加精彩,想我们当年几人意气风发,成立‘郢中诗社’,也就是想以诗会友,为平淡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谁又想到诗会留存后世。在青云寺苦读这么些年,也只为有朝一日可以求取功名,谁又能想到还会牵扯到现在这件事。” 张笃庆道:“这就叫世事难料,再聪明的人也无法预测明天,所以唐代罗隐才会留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的佳句。” 我道:“你们千万不要放弃作文,你们的文章都是难得之作,在后世影响甚大。龄哥的可以说是名震中华,享誉世界。” 蒲松龄笑道:“后世影响再大又能改变什么呢,连考官的法眼都入不了,我不还是穷到现在这个地步么。” 我本想劝他不要再热衷于功名,书上已经记载他这辈子根本没有求取到功名,说明根本就没有官运,即便考下去也不会有任何结果。转念又一想,倘若现在告诉他,岂不等同于浇灭他心中的那团火。人活着不就是因为存在着希望么,哪怕心中的那个希望很缈茫,也总比活在黑暗中强得多,还是让蒲松龄抱着希望活着吧。 张笃庆道:“这也许就是造化弄人吧,哥哥县府道三试第一,可见论文章、论才学都已炉火纯青,何况山东学政施闰章大人对你都赞赏有加,之所以好事未成,也许是时间未到。” 蒲松龄大笑一声,表情又重回冷静,道:“功名之事随它去,咱们还是先考虑今晚怎么睡觉吧。” 我看了一眼地上的草垫,不知漫漫长夜该如何度过。火盆里的火焰“哧哧”地跳动着,映照着几张略显疲惫的脸。 突然,一个纤细的身影朝这边走过来。我眼眼一亮,感觉出几分熟悉,待那人近些时才知道,原来是坐在万洪山身边的那名女子。她穿着一件深紫色带帽袍子,头缩在斗篷里,袍子在细脖处挽了一扣,小脚正快速朝这边走来。我有些不明白,万洪山老婆来这里做什么。 那女人驻足在关押我们的地牢外,脱下斗篷,露出整个脸。两黛烟眉形若弯月,深情双眸顾盼生辉,面若桃花,粉唇诱人,两串小巧银耳丁悬在耳垂,摇摇晃晃,给整张美人脸增添几分精致。她与我们彼此间只隔着木栅栏,轻声道:“诸位受苦了,我这就偷偷送你们出去,先别大声喧哗,以免引起他人怀疑。” 她这一说,我们都懵了。万洪山把我们关押在此,想着取各位性命,现在他媳妇却忽然跑过来,欲救大家逃离是非之地,情节转换有些快,让人有些转不过来。 蒲松龄道:“这里是万隆庄,万洪山一个说得算,家仆众多,要救我们三人出去,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