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使者
袁耀带着1200名克隆人从庐江回到了秣陵,他要在这里用1000人建造书院,为的是完成系统规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准备激活在寿命属性被强制激活时,显露出来的神秘的人物属性。 鉴于寿命属性的惊喜,袁耀对这个隐藏的人物属性还是很期待的,虽然无法猜出有什么用。 剩余200克隆人,袁耀准备用来建造军械所,因为穆棱临近著名的马鞍山铁矿。 马鞍山铁矿是内生铁矿床,与铜矿共生,就在秣陵县和芜湖县一带。 此矿区在汉末就已经不知道开采多久了,到两千年后依然是中国的七大铁矿区之一,铁矿储量都是以亿吨来计算的,所以鬼知道它现在有多少吨储量。 对袁耀的寿命来讲,马鞍山就是一座无限储量的铁山。 军械坊是生产武器装备的地方,消耗的主要资源就是铁,所以他才选择在这里建造。 至于建造军械坊的原因,除了为自己的军队提升战力以外,主要原因则是为丹阳的改革提供助力。 《民兵令》把世家的私兵改革成民兵,这需要官府提供军事装备,当然不是无偿提供,只是因为法律上只有官府才有权利铸造兵器,想要获取只能向官府购买,所以他得为这些世家造好足够的军备才行。 还有个原因就是为了有效的利用已经拥有的资源,有了铁矿及克隆人这种万能工匠,袁耀生产铁质装备的成本就可能会有些违背常理。 拿士兵的战甲为例,战甲分为四个等级,即战袍;布甲;皮甲;铁甲。 这四种战甲正常来讲,越往上的制作难度越大,成本也越高。但对袁耀来讲就未必了,因为有了马鞍山铁矿,铁资源成本自然比较低; 有了克隆人来当铁匠,人工成本和技术成本就只是消耗粮食而已,那么与其到处购买布匹或皮货去制造低级的布甲、皮甲,那还不如直接上铁甲划算。 能铸造兵器的铁匠民间是不多的,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机会练习,所以造成兵器制造的时间成本,以及人工和技术的成本都很高,但这对袁耀来讲就不是问题。 只要他愿意,把所有克隆人都拿来造铁甲,那他在一两年之内,就能把自己的五万大军都打造成重步兵。 所以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上,袁耀决定先把自己拥有的资源有效利用起来,然后再去争取自己没有的,于是建造军械坊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至于民用铁器,就继续使用民间力量好了,袁耀暂时抽不出那么多克隆人来,一个月后他还要用克隆人去吴郡的曲阿和丹徒附近,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建造上海港。 孙策已经把曲阿和丹徒收入囊中,袁耀终于拥有了海岸线;总耗时共183天的科技《罗盘》,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完成! 到时系统将开启海岸设施的建设,以及建造全风帆海船,实现远程航海的技术突破。 对此,袁耀已经期待很久了。 对袁耀来讲,其他的都是次要,最重要的就是赶紧建造一艘帆船,开到中南半岛去买占城稻种,然后迎接华夏的第二次粮食革命,那时江东才会像后世一样,粮食的生长周期将从两年三熟突破到一年两熟。 到那时江东才有资格成为鱼米之乡的江南;才有可能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盛况。 当然,光有粮种是无法把“江东”变成“江南”的,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把还很荒芜的土地开发出来才行,但是“占城稻”绝对是关键因素,没有它怎么开发都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