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固守令居(四)
第302章固守令居 一城墙上的搏杀一直自清晨持续到黄昏时分。城下的氐羌首领们数次增兵,都没有达到意想中的效果。反而由于铁甲步卒早早投入战事,在城头大杀四方,威风凛凛。倒是给不少在城头奋战的氐羌武士心中留下了深刻的阴影。 落日西垂,将天边的层层云彩染成一抹刺目的血红。而城上早已搏杀至精疲力竭的双方士卒,此时却纷纷鸣金收兵。氐羌武士们在城头留下了数百具尸体。鲜血从众多尸首中肆意流淌下来,渐渐浸入土质城墙。城墙上处处可见一片片紫红色触目惊心的斑驳血迹。 首日尽管也击退了敌军,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杀伤战果。然而李延炤望着各队统计上来的伤亡数字,却仍是暗暗心惊——据城而守的辅兵伤亡一百五十余人,几十去其四。而即便是全身皆着铁甲的步卒们,在这一阵的厮杀中,也付出了七人阵亡,十三人负伤的代价。 “换防!”李延炤庄重地向首日据守在南侧城墙上,亲临一线并组织士卒成功地阻挡住氐羌武士迅猛攻势的诸位将佐鞠躬。辅兵中四位百人长只剩下两位,老营步卒百人长与战锋营百人长也皆是带伤。战况之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见李延炤对他们鞠躬,这几名留存下来的将佐心中反倒不安起来。踌躇片刻,俱是抱拳叩地。望着满目的双方将卒尸骸,连称有罪。 李延炤上前一个一个将这些将佐扶起。本来想说几句鼓舞士气的话,最终到了嘴边却都欲言又止。最终望着这些已辛苦奋战一整日的将佐们,李延炤开口轻轻说道:“打了一天了,也累了,下城去休整休整,吃点热饭,好好睡一觉。” “遵命!”将佐们各自起身,而后回到自己所指挥的队伍中,开始安排士卒们拿好武器,准备下城修整。 城内一队队待命士卒迅速上城戒备。当中不少未经战阵的辅兵,甫一上城,便看到城上堆积着的双方将卒尸体,与空气中传来的浓重血腥味。方才用过晚餐的辅兵中不少人,便几乎立即找得一处女墙趴下大吐特吐。 已经血战一整日的士卒们见接防部队已上城,便纷纷列好队向着城下而去。他们一脸怜悯却又略带鄙夷地望着那些趴在女墙旁呕吐的同泽们。今日之战固然惨烈,但是对于已经历过的他们来说,回想起来也只不过是一碟普通的开胃菜。行进途中,这些士卒已经开始谈论今日一天自己的斩获,以及能够获得什么样的赏赐了。 随着接防完成,各营将佐也在陆续组织麾下士卒们清扫战场,搬运双方将卒尸体,以及从城下搬运各式守城器械与军器箭矢上城。为防止匈奴骑兵趁夜前来,瞄准有火光的地方放箭并借此杀伤守城士卒,城上零星地点着几只火把,且这几只火把周遭一丈之内皆是无人。 李延炤站在黑峻峻的城楼上,望着五里之外新立赵军营寨的灯火若有所思。赵军倘若保持这种攻势,令居势必不能久守。甚至很可能等不到援军到来。 令居城中如今唯一一座灯火通明的建筑便是辛彦所在的县府了。敌军攻城的首日,辛彦便也在县府中眺望了南城墙一日。到夜幕降临,喊杀声与厮打声渐渐沉寂之后,辛彦返身进入书房,摊开数张信笺,拿起毛笔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辛彦所书内容自然还是求援。送信的对象却很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自己那几名外任方镇的叔伯。匆匆书写完之后,辛彦拿来信封将书信分别装好,再写上收信人姓名,而后滴上火漆封口,再盖上自己的官印。 辛彦唤来这几日一直奉命在县府保护自己的王强,将这些书信交予他,请他速速安排信使送信出城。王强略微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过书信,抱拳行礼然后离开。 离开县府之后,王强叮嘱手下士卒守好县府,他便直奔李延炤所据守的南侧城楼而去。对于李延炤喊他们“保护”辛彦的用意,王强倒是真心想多了一点。 李延炤见王强拿来辛彦将要发出的书信,粗粗看过这些书信的收信人,使他在心中反而更加笃定辛彦此时是与他和令居县兵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他不以为意,将书信交给王强,道:“如今城中还有多少骑卒?” 王强想了想,回道:“大约还有一什。均是陶百人长麾下。” 李延炤点点头道:“也好,便将这几封书信交给他们,令他们即刻趁夜出城,速速将信送至。” 王强领命转身,正待离去,却听闻李延炤在背后又出言强调道:“我等身家性命,很可能便在这几封信中……” “是!属下必将此告知骑卒等,请他们从速送至。”王强闻言,顿感自身责任重大,忙不迭便向着城下跑去。 李延炤颇为感慨地看了一眼城中灯火通明的县府。待他返身回到城楼之上时,城墙上本来双方士卒尸首堆叠,军器遍地的杂乱场面已是得到有效缓解。 李延炤的眼前,正有一名方才趴在女墙上吐得不亦乐乎的士卒。而此时,这名士卒正费力地拽着一名敌军的无头尸体,奋力向着阶梯处拖去。只是在拖行的过程中,李延炤注意到他仍然是别过头去,不敢正视那具没了头的敌军尸体。 李延炤一时玩性大起,他蹑手蹑脚地行至那士卒身旁,就打算突然大吼,吓他一吓。然而那士卒本来心无旁骛地拖着敌军尸体,正在李延炤将要出声的时候突然回头望向他,反倒让李延炤心中一惊。 见已摘去铁面具的李司马站在一旁,这名士卒也是心下打鼓,连忙放下被他拖行的那名敌军尸体的双脚,转身面向李延炤抱拳躬身道:“小人见过李司马……” 李延炤端详着眼前的这名士卒,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却萦绕在他心头。然而他左想右想,却总是想不起自己究竟在何时何地与自己有过交集。思虑半天也没有得到过答案的李延炤干脆不再费神去想,转而与那位士卒攀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