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进退唯谷
当初崇祯皇帝许了英国公一系到海外英吉利之地开国时就已经先说明了条件。 国公不同于藩王,三代之中可世袭。三代之中若无开疆扩土的大功,三代之后便要依次递减袭爵,由国公降为国侯,国侯降为县侯。 等降为伯爵之时,那这封地自然要收回,其后代便世袭伯爵。 如今崇祯皇帝却突然开口说出了世代不移的这种话,那就意味着以后英国之地,世世代代都为张家所有——只要不是英国公一系作死,那子子孙孙乃至万世,都是一国之主。 张惟贤敢应下吗? 其实张惟贤很想应下这个要求。可是应下了之后,就等于是把英国公一系彻底的架在火上烤。 当然,光烤火这事儿还好说,毕竟离着真正的要到英吉利那什么鬼地方去开国还是没影的事儿。 可是随后而来的文官们的口诛笔伐,可就真正的要命了。 英国公一系以后怎么在大明立足?形象就是蛊惑君王,谄言媚上,这一类的言语攻击,只要自己家英国公的爵位存在一天,这样儿的流言就会同样的存在一天。 就算是如此,也无所谓,大不了学习皇帝陛下不要脸,要么唾面自干,要么找皇帝陛下做主,这事儿也能糊弄过去。 但是最重要的是,这样给人的印象是什么? 崇祯皇帝朝令夕改。 这对于崇祯皇帝的形象来说是很不利的,所以在崇祯皇帝说出来世代不移四个字之后,张惟贤就再也坐不住了,站越来后便躬身道:“陛下不可!” 崇祯皇帝却还没有弄明白张惟贤在担心什么,只是好奇的道:“为何不可?” 张惟贤组织了一下语言后,便躬身道:“陛下前番虽然许了大明的诸多国公们海外建国,但是也同时说明了与藩王不同,若是没有开疆扩土的大功,是要代代降爵的。 如今陛下却要许了微臣世代不移,天下人必然以为陛下朝令夕改,恐于陛下圣誉有碍。” 被张惟贤这么一提醒,崇祯皇帝也想越来了自己是说过这么句话。 虽然说崇祯皇帝不太在乎自己的形象——从自己重用厂卫之时开始,自己的形象就已经没剩下多少了。 再等到了草原上十余座京观一筑,自己早就和桀纣隋炀那哥几个排排坐分果果了。 你是暴君?是啊是啊,你也是暴君?是啊是啊,这么巧啊,我也是暴君诶! 但是崇祯皇帝却十分在意自己的信誉,尤其是自己在老百姓中间的信誉。 跟什么人无信不立一类的屁话没有什么关系,崇祯皇帝在意的是,朕说要杀你全家,就一定会杀你全家,连一个喘气的都不会留下。 朕说要永不加赋,那就是永不加赋,朕自己去抢去坑去往辽东卖毒盐和福寿膏都不会加一文钱的赋。 只有这样儿,才会在某一天需要的时候,让自己的罪己诏达到和刘野猪的罪己诏一样的效果,也同样会让自己说的话真正的实现牙齿当金子使的效果。 但是现在的情况呢,自己刚刚说了要给英国公世代不移的好处,转眼就收回? 崇祯皇帝嘿嘿干笑了两声,才接着道:“罢了,是朕一时糊涂了。 既然如此,先赐张爱卿玉如意一对,聊表朕心罢。另外,京外皇庄再划给英国公一座,以后就归英国公府了。” 张惟贤见自己一不用架在火上烤,二不用担心皇帝陛下的形象受到影响,而且自己还捞到了好处——玉如意可是好东西,而京郊的皇庄就更是好东西了。 等张惟贤谢过恩后,崇祯皇帝才暗自叹了口气,让张惟贤坐下。 其实自己给张惟贤的再多,只比不过张家世代为国尽忠。 从张辅尽忠于土木堡,到末代英国公率兵冲阵尽忠于京城之外,历代英国公对得起皇家所给的荣耀和赏赐。 只是如今的张惟贤年纪大了,年轻时候的一身暗伤也开始显现了出来。 衰老的比正常人还要快一些。 别以为练武之人气血要比常人旺盛,所以老的也就慢一些,相反,像这种军队之中的武人,其实老其实当真是一身的伤病。 这也是崇祯皇帝为什么会对着军队在军纪之外有着更多宽容和优待的原因。 这事儿就这么着,算是糊弄过去了,崇祯皇帝也接着开口道:“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办罢,先让段小荣他们把上古神仙之间的那些事儿给整理出来,然后刊行天下。 同时五军都督府做好准备,不管是怎么说,这一次的奢崇明是绝对不能留了。 另外,那几万彝兵……”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又有些纠结了。 这些彝兵该死不该死?肯定是该死的。 随着奢崇明一起叛乱的彝兵跟陕西造反的那些人还不一样。 陕西除了造反后吃人的王佐挂那一伙人,剩下的只要老老实实的投降了,只要不是叛军之中的头目,活命是没有问题的。 崇祯皇帝也愿意相信他们不会再次反叛——不管是被朝廷大军的打击还是随着崇祯二年开春后的耕种,亦或者是因为朝廷赈济力度的加大,总之,那些放下锄头拿起刀枪没几天的所谓叛军,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奢崇明手下的这五万叛军不一样。 这些人根本不是活不下去了才造反,而是被奢崇明那个混账东西一忽悠,想着复兴什么彝族之国才造的反。 而且更让崇祯皇帝上火的是,这些家伙一个个的屠村屠城的事儿干越来贼溜。 不知名的小村子被屠的事儿,崇祯皇帝也知道了,尤其是这些叛军干出来的虐杀行为。 再加上太平司被屠的事儿,崇祯皇帝心里能舒坦? 总之,这伙叛军不管是彝兵还是汉族自己的兵,总之都是必死无疑。 而崇祯皇帝这时候也懒得搞什么当女表子还要立个牌坊的做法,干脆就是赤裸裸的摆明了自己的态度——杀人盈野的叛军不足以留,而拉去阉割后当苦力,在崇祯皇帝看来又有些别扭。 总之把彝兵当成了汉兵一样看的崇祯皇帝觉得把他们和建奴一样阉割了弄去当苦力当到死总是心里不舒服。 既然这样儿,还是干脆学习下武安君白起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