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决断
十一月二十二日晚,原石门寨的守备府,现在的皇帝行宫和明军大本营驻地依然灯火通明,一队又一队警卫在府内巡视着,看起来今晚的气氛显得格外紧张。 从收到来自于迁安的情报之后,皇帝便召集了分驻在石门峡两侧的将领回来开会,如今快一个时辰了,会议依然看不到有结束的样子。 在召开会议的大堂内,崇祯听了近一个时辰的争论,也没有彻底拿定注意。虽说之前大家已经讨论过,一旦后金真的把主力调到东面去,那么他们这边会趁机全力夺取堡子寨,从而夺取一个有利的地形。 可当初大本营的设想是建立在鞑子主力主动发起对东路明军的进攻,依托营垒而守的辽东明军不管如何都能拖住鞑子主力几天,从而给予大本营足够的时间夺取堡子寨,打通前往遵化城的通道。 但是如果东面的明军自己撞进了鞑子的圈套的话,这场战斗拖延的时间不会很长,而且三屯营到堡子寨之间的距离,使得后金军队获得了最短的调动军队的距离。 去掉一日的行军时间,如果西路明军不能在两日内攻下堡子寨,很有可能被回援的后金军队所攻击。内有堡子寨的后金军队坚守,外有回援的后金主力,进攻的西路明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用三日时间打下堡子寨,包括茅元仪、左良玉在内的将领们,都没有这个信心。从东大营到堡子寨之间是大片的平原地形,即便是后金留在堡子寨的只是一只偏师,所拥有的骑兵也足够用来迟滞明军的行军了。 这是一个针对明军的陷阱,但是这个陷阱可能是用来对付东路明军的,也同样有可能是用来对付西路明军的。在没有确定鞑子主力动向之前,西路明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但是确定了鞑子主力的动向之后,能够用于安全作战的时间又要陷入不足。 军事会议很自然的形成了两派对立的主张,一种是主张全力出击,直接当鞑子主力已经调往了东面,再最短的时间内夺下堡子寨。 另一派则认为在形势不明朗之前,还是应当维持之前的防御作战模式。对于东路明军,一是派出人员前去警告他们,一是等待东路明军传来更为确切的伏消息和损失情况。 主张全力出击的,是吴怀和李宏元等年轻参谋;主张持重态度,等待确切消息后再行动的,则是茅元仪和左良玉等将领。 吴怀认为既然已经判断出鞑子主力不在当面,应当迅速出兵,不给鞑子反应的时间。而李宏元则觉得,根据现在手大部分的情报,都能证明东路明军已经当,一头扑向了存在问题的三屯营城,那么他们现在不能继续犹豫下去,待在原地不动以浪费宝贵的时间。 至于茅元仪等人则认为,在形势不明的状况下,任何轻举妄动都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如果东路明军真的受到了伏击,那么他们现在这只军队是目前能够对抗鞑子西下的唯一力量了,这个时候更不能轻易的拿来冒险了。 更何况茅元仪还觉得,鞑子的主力如果现在还在堡子寨和三屯营之间的某个地方的话,一旦他们这边首先发起了进攻,鞑子的主力很有可能反过来掉头袭击他们这边,因此全军出击的计划未免过于冒失了。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朱由检此前以为自己已经下定了决心,现在却发觉其实并非如此。当他一言可决定数万将士生命的时候,他顿时觉得之前自己的决心似乎还是过于轻率了。 这好像前世和同事小赌的时候,即便是自己手抓着一副好牌,但如果要把自己面前的赌注都压去,他也是有些胆颤心惊的。赌钱尚且如此,更何况现在是数万条人命。 朱由检终于出声打断了众人之间的争吵,“你们的意见,我已经听明白了,我看今晚的会议也讨论不出什么了,到此为止吧,让朕好好想想。明天早七点,朕会通知你们,朕的最后决定。” 会议刚刚结束不久,在崇祯身边服侍的锦衣卫跑来向他汇报,说吴怀和茅元仪都分别请求要见他。 朱由检想了想便说道:“让他们回去吧,他们想见朕,无非还是想要劝说朕支持他们的主张罢了。他们想说的话,朕在会也听的够多了,不必再继续听他们炒冷饭了。” 把几名会后还想继续前来劝说自己的将领赶回去后,朱由检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寝室去,而是拐到了距离寝室不远的书房内。 驻守石门寨的将领虽然是个武人,但也在自己的府内设置了一个书房,不过书房内的书籍并不是什么四书五经,也不是什么兵学典籍,而是一些戏小说而已。蒙古人占领了这座府邸之后,对于书籍并不感兴趣,因此这间房内的设施倒是保存的最为完好,等明军收复了石门寨之后,这里成了崇祯的日常办公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