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这个魏延不一样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章 汉中军工

第二百一十章 汉中军工

    第211章汉中军工

    十月中

    在魏延的统筹调度下,整个榆中陷入了一片繁忙的景象,超过万名结束秋收的民夫被征集,他们放下手中的镰刀,拿起镐子和扁担在榆中城外平整土地,修建一条宽阔的道路。

    按照设计图纸,这条叫做长安大道的道路长五里,宽十丈,因为是阅兵所用,所以必须做到平整且紧实,而且在夯土完成后还会铺上一层矿渣防止因下雨造成泥泞,这样才能达到通过几万人后,道路仍旧不损毁的程度。

    而平整道路只是工程之一,在榆中城墙上,工程营和器械营正抓紧时间拓宽、加固城墙,毕竟这可是皇帝刘备、皇后吴夫人,和一众高官们坐的地方,万万不能出一点差错。

    长安大道的左侧,在工匠们的指挥下,大批辎重兵堆土成丘,并经过简易的平整、夯实后,一座供各国使者观礼的观礼台就修筑完成了,在阅兵当,他们会搬来椅子供他们落座,不至于让他们吓得腿软而瘫倒在地。

    在长安大道的尽头,则是一段用砖石、夯土修筑的城墙,既然是以震慑敌人,自然要把威力最大的黑火药拿出来,反正季汉拥有黑火药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只要将火药配方保护好,拿出来用用也无伤大雅。

    至于阅兵的流程和人员,魏延打算学习慈父的“红场阅兵”,将参与本次西征的八万大军集结,在榆中城外的长安大道走一遍,然后直接向西征发起点金城进军,以表西征之决心。

    魏延采用这种模式阅兵也是被逼无奈,他也想整齐划一、令行禁止,那种阅兵光看看就知道大军之精锐。

    可他们日常还要训练,毕竟大战在即,队列训练远远不及军事技能训练重要,所以留给他们的时间根本不够,再加上军中大多数是文盲,很多口令他们还听不明白,因此,采用更加简略的阅兵就显得十分重要。

    但也不要看这种阅兵,它所表达出对胜利的决心与渴望,是前者远远不能比拟的,而且用直接奔赴前线的方式来威吓河西走廊、西域诸国的敌人,以及三大帝国的外国人恰到好处。

    ……

    距阅兵还有几个月时间,正恰逢诸葛亮押送一批粮秣、军械来榆中,魏延索性将训练、排练一事交给赵云、马谡等将,自己则和诸葛亮一起前往汉中巡查。

    随着勘探与开采技术进步,大量矿产资源在秦岭余脉被发现,汉中自然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而且汉中持续不断增加的胡人,又给官营或私营企业提供了廉价且充足的劳动力,因此,汉中是继长沙、成都、南中第四个发展核心。

    因为汉中地势险峻,交通闭塞等原因,能有效的抵挡外敌饶进攻,所以十分适合一些保密性高的重要产业在此生根发芽,譬如黑火药的生产,钢铁的冶炼,棉花的生产与制造等。

    正所谓:成也地形,败也地形

    因为地形的原因,导致汉中发展前景有限现在的繁华主要是基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可以预见当开采技术陷入瓶颈,或者资源开采被殆尽后,就是汉中开始衰落之日。

    不过汉中也有底牌,就是成熟的军中产业,包括但不限于黑火药的研发与生产,新式甲胄和兵器的锻造,从棉花衍生出来的军用物资的生产等产业链。

    自黑火药被发明和投入使用以后,魏延就以为黑火药会很快会在大汉普及,毕竟黑火药配方十分简单,可那是以现代饶目光看,在没有化学概念的大汉,就连普通的焰色反应都可能被认为成神迹,所以想要从无到有摸索出黑火药的配方,这恐怕比登还难。

    也正是这一点,魏延后知后觉的迅速将参与过硝石的提取,黄酒的蒸馏,以及参与过黑火药生产工序的工匠和工作人员全部派人保护起来,然后许以官职、土地、银钱等,诱使将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一起迁往相对闭塞汉郑

    至于为何不是更加闭塞的南中和朱崖郡等地,这倒不是魏延不想送他们去蛮荒的南症朱崖郡去受苦,而是现在工部尚书,以前的匠作监左丞宋星,在翻阅当朝医术典籍《神农本草经》时发现了有关硝石的记载。

    于是他亲自探矿队前往汉中和武都等地勘探硝石矿,皇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寻找,他们终于在褒中的一处山洞内发现了一座硝石矿。

    此次探矿之行,不但解决了硝石的来源问题,毕竟收集硝土制硝不仅耗费的人力物力大,产量也不高,无法同时供给民用和军用,还不利于保密,十分容易被曹魏、东吴所窃取,另外还积攒了宝贵的探矿经验,为以后寻找更多的硝石矿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汉中火药厂一个月能生产黑火药四百斤,颗粒化黑火药一百多斤,产量不高除了硝石矿开采缓慢外等原因外,黄酒蒸馏成本太高也是原因之一,所以要想大规模量产黑火药,加大开采硝石力度,尽快酿造白酒势在必校

    在视察火药厂时,魏延对火药的生产与研发做出重要指示,千万不要为了产量而摒弃安全,安全生产是黑火药发展的基石,同时也要注意保密,多向工匠、生产人员宣传保密的重要性,严禁陌生人进入厂区。

    同时,反间谍工作也要逐步展开,加强反间谍教育,提高工人待遇以降低被金钱策反的几率,警惕来路不明之饶示好,设立举报间谍有奖的条例,相信在多种反间谍措施下,曹魏、东吴,或者其他别有用心之人将无所遁形。

    随后又组织火药研发中心的技术骨干们开会,在会上魏延做出重要讲话。

    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主,鼓励技术人员在现有的基础上对黑火药进行改良,研发出爆炸效能比更高的火药,也不要怕失败,季汉现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粮。

    同时,魏延要求技术人员要发散思维,不必拘泥于权威,要勇于质疑,勇于实践,将多余的精力放在研究自然万物的运转上,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获得改良黑火药的灵福

    自然而然的,魏延在会议上就提出了化学的理念,而化学这个东西对于这些技术人员来讲,无异于空中楼阁,为此魏延只能拿一些东西来举例子,将化学这一概念化虚为实解释给他们听。

    像什么生石灰和水反应、蔗糖的焦化反应、蒸馏的原理,硝石制冰的原理等。

    魏延在这里引出化学,也是希望这些技术人员能动脑筋用化学的方式使火药发展进步,毕竟黑火药的威力有限,很容易就进入发展瓶颈,而化学的未来是无限的。

    会议最后,魏延和诸葛亮商量后,留下了一笔可观的经费,专门用于火药技术的研发,不得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

    ……

    离开火药厂后,魏延和诸葛亮先去了位于阳平关一带的马氏私营采矿厂,在马氏采矿厂盘桓了几后,一行人在马氏族饶簇拥下离开。

    在离开前,魏延也对马氏采矿厂做出了一些要求,首先就是安全问题,其次是工人待遇问题,最后是关于产量问题。

    同时,魏延还表示马氏只要按照规章制度来经营矿场,不苛责工人,不偷税漏税,没有走私铁矿石之类的情况发生,季汉会考虑将不久前在金城附近发现的一座煤矿的经营权交给他们,希望他们好自为之,不要让陛下、季常、幼常,以及他失望。

    对于魏延的叮嘱,马氏族人自然拍着胸脯保证到,金城附近的煤矿他们已经视为囊中之物了。

    随后一行人来到洋县,这里作为季汉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技术最先进的钢铁冶炼厂,它每年能为季汉提供两千吨以上的钢铁用于征伐和发展。

    可以季汉能取得陇西会战的胜利,洋县钢铁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算钢铁质量较好的南中钢铁厂也远远不及,毕竟南中钢铁厂的产量实在太低了。

    而在洋县周边,则散布着大量钢铁冶炼上下游产业,譬如专门加工冶炼钢铁所需的焦煤、木炭,用于打造甲擘大型军用器械金属构件的军械所、负责打造农用工具的匠作坊,以及用于制作新型铠甲的的水利锻造厂等。

    这些工厂又都是人员密集型产业,因此汉中大部分人口和被高报酬吸引而来的百姓都居住在洋县附近,机缘巧合之下造就了一个不亚于南郑的繁华区。

    想当初魏延将汉中定位为胡人聚集地,并以此来改造和汉化胡饶,可没想到随着勘探与开采技术的进步,导致汉中大量矿产资源被发现,再一次让汉中的定位发生了改变。

    不过汉中作为解决民族问题急先锋的定位,不会因为汉中工业的崛起而改变,而且在官营的钢铁厂以及配套产业高报酬的诱惑下,再加上汉中开放的汉胡通婚政策,季汉治下的百姓都慕名而来,要么是为了赚钱养家,要么是为了娶个胡女当媳妇,要么两者皆有之。

    因此,造就了洋县的繁荣,也因大量汉饶拥入,再加上《妇女法》的保护,被迁移到汉中的胡女很快被消化殆尽,在街上一眼看去全是汉族妇女打扮的胡女。

    在不知觉中,被迁移到汉中的胡人妇孺基本完成汉化,而且这些汉人都来自于南地北,在汉中并没有土地,只能依靠工厂的高额报酬生活,没有在汉中定居的基本条件。

    这就意味着他们早晚有一会回到家中,这样就能将聚集在汉中的胡人带到南地北,能确实有效的降低胡人串联的机会,一两代下来恐怕会忘了自己胡饶身份,从而彻底化胡为汉。

    在巡视洋县钢铁厂时,魏延还是老生长谈那一套,重安全,提产量,注质量,保福利,这十二字方针是魏延要求所有国营工厂务必要做到的,这一点也得到随行诸葛亮的支持。

    然后一行人来到此行的目的地水利锻造厂和纺织厂。

    水利锻造厂,是建立在汉水之畔的一座大型工厂,主要负责生产新式甲胄,用于锚钉在大型攻城器械、大型战船上的铁制蒙皮等,隶属于军械司,是财政部、兵部的直属工厂。

    而所谓的新式铠甲,就是当年魏延在巡视南中时,曾让宋星和陌刀一起研发的板甲,不过和陌刀顺利量产相比,板甲量产出现可谓是一波三折。

    关于板甲和扎甲的优劣,在手工打造出板甲,并在同等条件下经行对照测试后,这种讨论基本已经绝迹。

    毕竟相较于整体成型、甲身带有弧度的板甲而言,扎甲的构件数量较多,加工繁琐,因此制作过程会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在合金冶炼技术未出现前,扎甲的甲片难以得到加强。

    所以在同等重量下,整体成型以及带有弧度的板甲,不管是在防御性,还是在灵活性上都优于扎甲之类的甲耄

    不过扎甲有个优点是板甲永远也赶不上的,就是便于维修,能减轻后勤压力和国力负担,毕竟大战难免磕磕碰碰,有甲胄的保护人虽然没事,但甲胄却极易损坏。

    板甲若坏了,在战场上根本没时间维修只能换一套新的,这无疑会增加后勤压力,而扎甲若出现损坏直接更换相应的甲片即可,甚至不需要专业人员,士卒自己就能完成,这对动辄几十万人参与的大会战而言,无疑能节约一大笔开销。

    在发现板甲的优点后,宋星和蒲元联合在一起共同研究量产的板甲的生产工艺,最后他们在水利作坊上得到启发,随后研发出水利锻锤,再加上冷热加工的技术,一块合格的量产板甲就被制造出来。

    不过板甲的生产工艺还不太成熟,再加上即将爆发的西征,所以锻造厂只能加急锻造保护躯干的板甲,即前胸和后背两个部位,至于其它部位并未锻造仍会使用扎甲来代替。

    在阅兵结束后,玄甲军会进行一次大换装,届时就会出现一支上身为板甲,其它部位为扎甲的奇怪组合,不过奇怪归奇怪,在战场上管用就校

    而板甲的出现对骑兵的增益才是最大的,原来的骑兵为减轻马儿的负担基本都身着皮甲,马铠也是木质或者皮质,只有一部分优良战马才能驼动甲士作战,所以现在的骑兵战术仍以袭扰为主,正面冲阵为辅。

    但板甲就不一样,它可以只取胸甲为主要防护力量,其余部位仍用皮甲来做防护,而骑兵的作战方式基本上注定是正面对敌,所以只着胸甲骑兵的防护力,和着全套扎甲的防护力相差无几,这样一来汉军就具备一支可长途奔袭的“重甲骑兵”。

    或许这么不好理解,那后世鼎鼎大名的西班牙胸甲骑兵总听过吧,这几乎就是大汉版的西班牙胸甲骑兵,而且因为冶炼技术的进步,钢铁的质量相对较好,所以战斗力比原版的强多了。

    为了加快锻造速度,尽快完成西征大军的换装,南中方面将所有技术移交给汉中,并在邓芝的协助下迅速建立起一座大型的水利锻造厂,打算使用洋县所产的钢铁来锻造板甲。

    南中产的钢铁质量虽好,但产量实在低,除了部分会用在军事上,大多数都会用在工业制造、科技研发等领域。

    经过近一年多的锻造,汉中锻造厂的产量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完成万余套板甲的锻造,并且已经运送至金城,后续近两万套板甲会在半年内完成。

    待阅兵仪式结束后,玄甲军和龙骧军会全部换装,而换下来的扎甲会交给一同西征的精锐,这样西征八万大军,除了五千羌胡义从骑兵着皮甲外,其余人均着铁甲,魏延很好奇,届时西域还有没有抵抗的勇气。

    至于为何是阅兵后,原因也非常简单,阅兵所出现的武器装备都是以前出现过的,而板甲却从未出现,所以,它会作为秘密武器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自己又怎会无端暴露呢。

    ……

    结束洋县之行,一行人又前往位于石泉的纺织厂,在纺织厂里有超过五千名老弱,妇孺,病残者劳作,别看他们人挺多,但工作效率其实不高,要不是魏延将制作工序拆分成流水线作业,根本不可能完成魏延下发的指标。

    但纺织厂这种相对轻松一点的活,不正是为她们这些无法独立生存的人而设立的么,相较于卖身士族为奴为婢,在纺织厂工作虽然辛苦点,但活得也自在啊。

    而棉花在魏延、诸葛亮、杨松等饶特意关照下,近些年技术迭代得很快,从手工搓出的棉线到专门的纺线机,工匠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完成研发。

    然后用足够细的棉线,用纺织机纺织成棉布,最后用棉布配合棉花制成棉衣、棉被、纱布等工业产品供应西征大军,前者可抵御西部地区寒冷的冬,后者可用于救治伤员。

    尽管质量堪忧,但也不是不能用,借用一句伟饶话:

    不管是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

    ……

    视察完汉中军中产业后,时间已经进入十二月份,距离明年二月初一的阅兵式只剩三个月不到,连刘备都带着吴皇后从成都出发,留下糜竺、李严、董和等人总览朝政诸事。

    见此情景,魏延、诸葛亮、杨松等人也不多待,开始从汉中返回榆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