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甲午亲王在线阅读 - 第046章 船政大臣

第046章 船政大臣

    这章发出来,我做好了挨骂的准备。可实在是觉得有些不吐不快。就请让我在大纲的范畴内痛快一次,以便有更好的心情潜心创作。顺便……嘿,求推荐,求收藏,求各种支持,哪怕是不满,不骂娘的就是好书友。

    ……………………………………

    五月初,醇亲王奕譞准备离京去威海卫检阅北洋水师。

    这是北洋成军以来的第一次海上实弹演习,虽然远东流感已经席卷了大清国大部分的海边城市,甚至连北京城内也出现了不少的病例,但醇亲王依然坚持要出席这次海上大阅兵。

    载洵并没有劝阻王爷老爹,虽然他很清楚在另一个时空中,老爹就是因为在这次阅兵时染上流感,回京后又拒绝西医治疗,才刚过五十盛年便不幸辞世的。

    但这一世,载洵早早便运回国许多西药,还在欧洲高薪聘请了多名医学教授。一方面是为了流感疫情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有感于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协和医院的过程,想更早的在中华搭建西医式的医疗系统。

    这么做并不是推崇西医,轻视中医。而是因为几年甚至是几十内,古老的中华注定将会经历****。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会躲不开战争,而战火带给人们的,除了尊严和胜利,还一定会有伤亡。

    从军事角度来讲,外科手术和止血包扎等战场医疗技术无疑是西医更占上风。咱老祖宗的中医看重的是治标更要治本,医术手段以调理养生为主,效果没有西医那么直接,更来得快。

    当然,这些在后世,是早已经被证明过的。虽说华佗在东汉末年便发明了麻沸散,更有千古流传的刮骨疗毒等外科手术,但……

    至少,见惯了后世现代医疗手段的载洵,脑子中还是习惯于把王爷老爹在另一时空中的早亡归结于那些所谓名医们的误诊。

    中药中,也不是没有能治疗流感的,可药不对症,再好的药也是白搭。

    这一点,在史料中也是有所记载的。据传李鸿章的儿子同时也染上了流感,可搞洋务多年的老李同志明显就比皇宫中的那娘俩开明得多,在中医诊治无效后,便立刻请来在华的知名西医,“方愈半旬,痴儿痊愈”。

    一个礼拜的时间,人家的病就全好了。而后李中堂也曾上书给太后,并推荐了一位叫做伊尔文的英国医生,话说老李同志跟醇亲王的关系还是一直不错的,毕竟奕譞总理海军衙门,却从不在水师方面给他掣肘,任由北洋水师逐渐坐大。

    但数日后,“王爷谕候福绥,并道谢。洋医入府向无成案,恐启惊疑……”

    不出所料,大内和醇王府方面果然都拒绝了让洋医生诊治。随后,李鸿章又数次致函建议请西医就诊,但都到的回信都是“再酌”,直到次年元旦噩耗传出,老李同志准备的西医也一直还停留在北洋通商衙门中。

    载洵当然不会坐视这样的事儿再次重演,除了安排有医护经验的人员频繁为王爷老爹做身体检查之外,还聘请了……“你不是拒绝西医吗?那咱找一位有华人面孔的西医,总不是问题了吧?”

    挂着中医的幌子,行西医之手段。载洵本打算安排那名叫做金雅妹的女医生作为老爹的私人医师,但结果……不但老爹大骂“成何体统?”,就连额娘刘佳氏也指责他“大逆不孝”,更不用说正福晋婉贞冷着眼,就差要把他送进宗人府了。

    “这有什么呀?又不是帮老爹娶小妾!医者父母心,咱不寻思女医生细心,能照料得更好些吗?而且……”

    载洵跟铁良他们吐槽时,没有说出口的是“那金雅妹从小就被传教士美国人麦加地博士收养,在日本的学校接受常规教育,又赴美学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约女子医科大学,不但是中华的第一个女留学生,更是这个时代中华少有的西式名医。”

    可这话若是都说出来,未免显得有些太过于惊世骇俗,想想自己最大的秘密,载洵还是明智的选择了闭口不谈。

    好在,洋务运动之初,容闳带出去的那些留美学童中,也有学医的,这些人中途回国后,大多都没有被安排到对口的技术工作岗位,甚至还有一大部分被当成了电报翻译员。

    载洵通过老爹的关系,在北洋那边要到了这些人的人事档案,并获得了他们的调用和安置权。有醇亲王出面,再加李鸿章对于这批人也不是很看重,所以,得到为载洵所在乎的这一批人,并没有费多少周章。

    原来还打算宁可捐些银子给北洋,以换取他们的官籍呢,可没想到这年代……连老李同志对于人才的概念,也是那么偏颇。

    从秦代商殃便开始奠定基础的“重农主义”,即便两千年后,也还是在大部分国人的心目中,相当的根深蒂固。

    只是,商殃变法,强大了秦国,却将中华在封建制度的末期带入了泥潭。没有任何一种思想或是主义是一成不变的,顽固只会代表着落后与愚昧。

    而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重农其实就意味着落后。

    或许,这也就是为何中华文明领先世界数千年,却在短短几十年间便被落下巨大距离的根本原因。

    皇室君主制度和少数民族政权,都并不是清朝腐朽的理由。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也都有皇帝;在国内,九大总督也大多数是汉人。

    丧权辱国?更不应该把责任都归结于清漪园中的那个老女人。要知道,她不多的几次硬气,换来的皆是兵败失土。在后世,相信没有人会忘记,庚子年国变之时,老佛爷如爷们一般破釜沉舟,宣战万国,但各大总督们回应她的却是……明哲保身,东南自保。

    穿越前的载洵,是个地道的汉人。但穿越后,真实生活在这个所谓的满清王朝中时,载洵感受到最多的是,并不是自甘坠落,而是对腐朽大国诸多矛盾的无奈和愤懑。

    这一点,尤在光绪的身上见得更多。

    归国后在京师中的这些天,载洵没少与其长谈。光绪也愿意与自己的兄弟托腹交心,畅谈强国变革的梦想。可惜,载洵知道,他的强国梦注定将夭折,他的变法也只能是百日昙花。

    在上书房周围,遍是太后耳目的情况下,载洵很清楚,他什么都不能说,甚至不能太过于表示赞同皇帝二哥的想法。

    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的说,“让我们兄弟共同努力吧!”

    这个年代,在京城,在慈禧太后的眼皮子底下,没有人能折腾出什么水花来……除了洋人,因为洋人用的是军舰和大炮。

    载洵想去做的,就是要拥有中华自己的武装力量,不是如八旗绿营的那种“双枪将”,更不是京师禁军的那种“银枪蜡样头”。载洵心目中,要的是一只真正的中华强军,是一只拥有千年传承的文明之师,是一只敢战善战的威武之师。

    而要实现这些,强大的经济基础是首要也是必要的。

    依靠龙旗集团,或许可以富贾天下,可是却支撑不起百万将士的薪饷筹资;倚仗着寻宝挖藏,或许可以富可敌国,可是却无法真正的拥有兵之利器和国之重器。

    甲午之战中,李鸿章竭虑战局,可英、德等国皆拒绝了向清国继续出售战舰;那支极有可能改变战局的南美舰队,更是直到战败,亦不见踪影——老李同志又被人家坑了。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依靠别人,向来是不可靠,也最不可取的。

    中华的崛起,只能依靠中华人。无论是满人,还是汉人,甚至是藏人、回人……“行中华事,即为中华人!”

    在载洵的“搬家计划”中,要从欧洲搬迁回来的,可不仅仅是机器和工厂,还包括人,很多的人。熟练的技术工人,特殊岗位的高级技师,当然,更主要的是各个实验室中的那些科学狂人们。特斯拉、马可尼、本茨……

    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将会在中华崛起的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后世美国人曾说过“一个钱博士能顶三个师”,在载洵看来,“那特斯拉得能顶几个军?”

    他们,都不是华人,甚至,没有黑发黑眼黄皮肤,但他们一样可以是中华人。

    “谁可以为中华崛起贡献力量,谁就是我的伙伴;谁可以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重放光芒,谁才是真正的龙之传人。”

    ……

    圣旨终于宣了下来,着三等承恩公叶赫那拉·桂祥“巡行台湾,抚军按民”;着固山多罗贝勒爱新觉罗·载洵领福建水师提督兼南洋船政大臣。

    水师提督是早就议定的,可船政大臣这个兼职就纯属太后的“恩赏”了。毕竟,全天下人都知道载洵是“老佛爷”的人,光领着个水师提督还是个光杆司令,未免过于难看。

    况且还有个皇室基金会,老佛爷还指着那每年一百万两白银修园子呢。奕譞竭心尽虑的帮着挪用海军的款子,每年也只不过是三十万的数目,人载洵一出手就捐了五十万,后续还有每年一百万的定额,这是什么?这简直比光绪通过国库转拔的还多了。

    比“亲儿子”还孝顺的“猴崽子”外放出去,没点实权还成了?

    “至少那猴崽子不差钱,总不会如其他人一样贪图那点造船的银子!”

    刚看完大清版的《不差钱》,老佛爷最近动不动就冒出几句“这个可以有……”一类的台词,听得光绪也是心花怒放。

    以光绪的心思,恨不得直接让载洵当了南洋大臣呢。

    “北洋咱暂时搞不动,可刘坤一那老家伙也是眼里只有太后,还曾上折说什么‘循序渐进、徐图自强’,批评皇帝‘好高骛远,务尚新奇’。”

    若不是亲政不久,仍若摆脱“亲爸爸”的桎梏,光绪早就有心思换人了。此次太后主动提出要给载洵“加担子”,光绪哪还会不连声应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