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进退维谷
二月,子夫天葵未至的消息再度让刘彻欣喜不已。虽然离最后确定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等不及的刘彻一得到消息马上安排医女负责子夫的衣食住行,又命太医随时待命。 这一次,由于刘彻已然大权在握,子夫怀孕的阵势比上次大了许多:一日十二个时辰至少有三名太医在宫中候命;而医女的到来让子夫身旁随侍的人数顿时激增了一倍。 和上一次相比,这一次还多了几名琴瑟乐师。 设下帏帐后,子夫躺在榻上听着所谓的“德音雅乐”,脑子飞速转动,细细从脑海中搜索着关于胎教方面的记忆。在子夫的印象中,后妃若有身孕,便要听高雅音乐的规定,似乎是在宋朝才开始的,而且只是皇后才能享有的待遇。可现在这一幕,又算是什么?汉武帝的别出心裁? 子嗣呀!子夫心中长叹一声,左手放在尚看不出任何不同的小腹上。这一胎,如无意外,应该还是女儿吧。 自己有身的消息一出,只怕皇太后就更有借口让皇帝临幸其他宫人。也不知道下次去长乐宫请安时,会不会又被皇太后叮嘱一番,让自己平日里多加劝诫皇帝,不要专宠一人。 子夫自认为自己是不怎么在乎皇帝另宠他人的,可也没大度到能主动提出让皇帝广幸后宫的地步。何况,以子夫这些年对刘彻的了解来看,劝谏这种事根本对刘彻是一点用也没有。除非刘彻自己改变主意,否则谁劝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作用。 不过,皇太后既然发话了,子夫也明白,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吩咐照办。毕竟,向皇帝劝诫却不被采纳,和根本没劝,那可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况且,避宠这东西,可是既能得到“贤惠”、“大度”的名声,又能做到“欲擒故纵”效果的最佳手段,何乐而不为。在自家兄弟没出头前,子夫觉得自己还是很应该抱紧皇帝陛下这棵大树的。 说到避宠,子夫很自然地想起将这一招发挥到极致的东汉和熹邓皇后。再想想光烈阴皇后、文德长孙皇后,子夫不得不感叹,以退为进这一招实在是既能为自己讨得佳誉,又能为娘家拿到好处,更能博得帝王欢心的不二法宝。最关键的是,似乎没有一个帝王不吃这一招的。 虽然无意争夺那个似乎不满诅咒的孝武皇后之位,不过子夫觉得拿这一招来对付刘彻,倒是挺不错的。既然女儿都生了,那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阿元和卫家着想。当宠妃,自然是远远好过失宠的。起码到现在为止,子夫可不认为自己一旦失宠后,还能够无比平静地面对四周的冷言冷语。没有娘家撑腰的妃子,一旦失宠,可谓是“落水凤凰不如鸡”,下场之悲惨甚至连普通的宫女也不如,唐高宗的萧淑妃就是最好的例子。 作为汉武帝的姬妾,最好不要去追求皇后之位;作为宠妃,最应该做的是保住皇帝的宠爱。可是红颜易老,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呢?…… 子夫迷迷糊糊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渐渐进入沉睡。 被下朝回来的刘彻吵醒后,仍觉得昏昏沉沉的子夫靠在刘彻肩膀上,皱着眉头含糊地问道:“陛下为何要派乐师前来?” “怎么?不好听?” “还成。只是听久了,容易犯困。” “据那些儒生说,《青史氏之记》载,周文王之母有身时,居于宴室,遵礼乐之教,只听先王遗传的德音雅乐,只食正味。朕想着,让你只吃清淡适宜的菜肴,你定是不愿意的。所以,朕就提前派了乐师前来。” “提前?怎么个提前法?” “文王之母是有身七个月后才到专门的宴室。”刘彻满含期翼地看向子夫尚未隆起的腹部。 可是这胎还是女儿呀!面对刘彻的目光,子夫颇有几分内疚,很刹风景地问了出来:“可如果这胎还是女儿,又该怎么办?” 刘彻一愣,随即答道:“女儿也很好。阿元性子随我多些,如果真的是女儿,性子随你就再好不过了。” 闻言,子夫愣住了。可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皇帝子嗣,更是关乎社稷。子夫犹豫了半晌,仍然决定按皇太后的交代,开口劝道:“可是……”陛下你应该做的是广撒雨露,尽快生下皇子,尽早立下太子,以定藩王不臣之心。这样定下大局,我就不用烦恼。然后,皇后之位与我无关,以后的血雨腥风也与卫家无关了。 不过,子夫的话刚说出口,就被刘彻截断:“朕今日郑重地告诉你,朕之皇长子和太子之母,只会姓卫,只会是你!” 子夫呆呆地看向刘彻,满眼复杂。纵使他数次明里暗里提及此事,可她不愿信,不敢信。本以为,能假装不知道地混下去,将一切交给上天安排,直到一切尘埃落定。可是,她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人,居然会不顾帝王之尊的面子,把一切摊开来,说得明明白白,让她退无可退。 子夫定定地看向刘彻黑如点漆的眸子:里面只有自己的倒影。一时间,子夫有种错觉,自己仿佛就是他的一切。 垂下眼帘,掩住微微发热的眼睛,子夫缓缓靠向刘彻怀中,将头埋在刘彻的胸膛里,遮住满脸突然不愿掩饰的表情。 帝王的世界有可能只有一个人吗?不可能。 帝王之爱可信吗?不可能。穷农夫多收几斗谷子,尚且想着纳妾,何况坐拥天下的帝王。史书上鲜血淋淋的记载,让子夫把孝武皇后的宝座看成蛇蝎,避之不及。她愿意相信此时的刘彻句句皆是出自真心,可这样的真心又能持续多久?自古以来,又有几个从太子之位退下来的,能够得以善终?对帝王而言,许下这样的诺言或许是一时冲动,但对自己和未来的儿子而言,却是攸关生死的大事。岂能心软,岂能冲动! 帝王的赏赐能拒绝吗?不能。何况,如果万一自己生下皇子,却又没能登上皇后宝座,单凭今日这番话,恐怕日后母子性命堪忧。何况,她面前的是千古一帝汉世宗陛下。除非自己生不出儿子,或者这期间他自己改变主意,否则,这皇后之位恐怕是推不掉了。 改变不了能怎么办?那就享受现在,并且祈祷次次生女!然后等着自己年老色衰之后,被帝王抛之脑后,忘得一干二净。 想起不少宠妃的结局,子夫心中更加烦恼。若是争,先不说自己这个卫子夫到底能不能争赢。就算争赢了,以自己的本事能坐稳那么多年的后位吗?就算能,如果避不开巫蛊之祸,那样的结局又能算是善终吗?可若是不争,就是将自己的性命放到别人手中。他朝帝王恩宠一旦不再,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rou”。这样的情形,又能好到哪里去。
争?还是不争? 进退维谷! 纠结了一阵之后,自认为没有本事找到最佳选择的子夫决定,一切随缘好了。 --------------------****----------- 【**胎教一说,从西汉开始就有了(《史记》有相关记载),这里是女主自己弄错了。 **刘据是元朔元年出生的,离子夫被封为夫人有整整十一年的时间。这期间,刘彻一直没有儿子,要么是因为所有怀孕的都生了女儿,要么是刘彻有意将皇长子之母的位置留着。(至于窦后和陈后的阻拦,那根本不能成为理由。既然窦后能容忍一个卫子夫,那多几个又有什么关系。至于陈后,我只能说,在西汉,哪怕是彪悍如吕后者,也没本事在刘邦死前玩什么花样。西汉真正有权利的,是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前提还要是皇帝是亲生儿子和孙子。) **关于刘彻说只立卫子夫之子这一块,虽然是我yy的,不过还是很有史料根据的。 1.刘据一出生,就被许为太子。而刘彻这一生,根本就没打算让任何皇子威胁刘据的储君之位。哪怕是刘彻最宠爱的王夫人,在临终前恳求刘彻将洛阳赐给刘闳,刘彻也没有答应。因为梁国的国都就是洛阳,而梁孝王曾经在窦太后的支持下,表现出对太子之位的势在必得。刘彻拒绝王夫人的要求,也就是拒绝了刘闳争夺储君之位的最后一丝可能。 2.刘彻的次子,至少要到元朔六年才能出现,因为从卫青赠金时间可以推测出王夫人是在元朔六年左右得幸的。因为年纪相差太大,其他皇子可以认为是很难对刘据产生威胁。 3.征和二年太子自杀后,将近四年里,太子之位一直是空着的。直到刘彻到驾崩前三天,刘弗陵才被立为太子。这对一个年纪那么大的帝王来说,是很不应该的事情。而唯一敢表现出对太子之位觊觎的燕王刘旦,被刘彻下令削去三县的封地,以示惩戒。 ***关于李夫人:班固其实是一个很厉害的yy者。为了捧李夫人,将刘彻为王夫人招魂的事嫁接到了李夫人身上。而所谓的后礼下葬,更是子虚乌有。根据现代考古证明,英陵的墓道只有一条,连夫人的等级都够不上。 Ps:一直觉得刘据其实挺厉害的。虽然没能登上皇帝之位,可人家班固在写《汉书》时,仍把他放到昭帝前面,甚至连列传的名字也变为“子”而不是“王”。而且看两汉时的记载,大家都认为刘据一脉才是武帝的嫡系正统。最好玩的是,昭帝始元五年,一个假冒的卫太子,就惹得长安城数万人围观,“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