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南下
华罗庚班是由中科院下属的中国科技大学创办的一个旨在培养年轻数学家的班级。里面招收的学生甚至可以与少年班的学生有的一比,都是人中龙凤,未来中国数学界的支柱。 君信之所以答应王教授任教这个班级,一部分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大学开始,他便从孤儿院中独立出来了,假期也没有地方可去,另一方面未尝不是抱着想要看看这群天之骄子般的学生,并且向他们传递属于自己的数学思考方式和施加影响的心思。 没有让谷梦雪来送自己,毕竟现在还没有经过严打阶段,北京的治安还不是很好。君信担心谷梦雪的安全,便没有让他想送,只是与她一起收拾了一下行李而已。来送君信的是同宿舍的吴哲和好友魏东来。其中魏东来是顺便求教最近研究上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结果顺便被君信和吴哲拉了过来充当了苦力。 火车一路南下,君信挥手告别了站在月台上的两个人,便一路渐行渐远,很快两人就在视线中消失不见了。君信便收回了目光,仔细的打量着周围的人。 现在的中国并没有后世那么发达,所以自然也就没有高铁动车,所有的火车都只是绿皮车,所幸也没有后世那种春运,而且离过年还有好一段时间,所以火车上的人并不是非常多,是以也不显得拥挤。 从北京到安徽合肥,乘坐绿皮车起码也得十二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个时候,保管好身边的物品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身边坐的哪些人也显得比较重要了。 君信所处的座位上一共有五个人,对面三个,旁边还有一个。对面三个坐着的应当是一家三口,看穿着打扮,那个男子应该是一个教师或者知识分子,后来经过交流才知道原来是一个老知青,为了完成之前的大学梦,返城之后便在妻子和女儿的支持下准备完成自己的大学梦想。经过高考,大概是底子打得牢的缘故,所以一次就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 在高考恢复之后,知青便成为了其中的一群特殊群体,他们很多都是响应中央号召,放下书本,下乡务农的。为了国家献出了宝贵的青春,所以一般地位都很高。如果知青考上了大学,大学就必须得给他们解决衣食住行的各方面问题。 君信以前并没有遇到过知青,一来是他基本上呆在屋里做研究,很少去上课,而来水木大学门槛高,能考上大学的知青相对较少,三来知青们有自己的小食堂,一般也不会和君信照面。 坐在君信旁边的则是一个衣服浆洗的已经发白的中老年男子,大概四五十岁,但可能因为长期的缺乏营养的缘故,是以显得瘦弱。在君信与他的交谈中,知道他是北京的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是但皖省探望朋友的。 君信只是粗略的与他们进行了一下交谈,然后大多数的时间便要么成为听众,要么就逗一逗那个知青的小女儿。 由于旅途漫长,所以君信随身携带着几本书籍。这些算是胡教授的宝贝了。正是那天看完了格罗藤迪克的来信之后,君信第二天找胡教授借了格罗藤迪克编著的EGA,即《几何代数基础》。胡教授可是万分不舍的才把这套书的英文版借给了君信。不过君信更加希望得到那套法文版的书,因为那套书里有胡教授请教IHES中的研究员时一些问题,里面甚至有格罗藤迪克的手写的一些演算公式。不过君信并没有借到,原因是君信根本不懂法语,要了也没有用。 不过有英文版的也算凑合了。所以在那位知青和老教师谈性正浓的时候,君信便挪移了一下身子,选择了一个较为舒服的坐姿,抽出了那本《代数几何基础》看了起来。 “小伙子,你是哪个学校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看书看的正入神的君信被一阵询问声吵醒,迷迷糊糊的君信看了周围一眼,看着旁边的那个语文老师,无疑,正是他吵醒了入迷的君信。 “我?”君信还没回过神来,迷迷糊糊的应了声道,“我是水木大学数学系的学生。” “小伙子不错嘛!”那位老师赞叹了一句,道,“这回来皖省是探亲还是回家?” “是去工作的!”君信没有多说什么。 “小伙子年纪看上去也不大,怎么这就毕业了?”那位老师惊奇的问道。 君信合上了书本,道:“是学校安排的一个假期交流学习的机会,我是去皖省的中国科技大学参加学习研讨的!” “科大呀?那是我们皖省的骄傲呢!”一旁听到两个人对话的知青,这时候开口说道。 “哦?那可真是荣幸了!”君信开口道,“您是合肥的吗?待会到了合肥那边我可是人生地不熟的,要是您老哥两也是在合肥下,如果熟门熟路的话还得向你们问问路,毕竟合肥这地方我还是第一次来,也不知道中科大在那个方向上!” “嚯嚯,小伙子,你可算是问对了人了,合肥这地方我呆了整整二十年,那个大街小巷我都熟门熟路的,中科大一会儿到站了,我直接指给你走就好!”那个老师很爽快的说道。 三人又聊了一会,便各自的休息去了。只有君信又一次的拿出了他的那本《代数几何基础》,又一次的开始看了起来。 早在君信南下之前便已经给格罗藤迪克去了一封信,信中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在目前的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向格罗藤迪克求教。并有限度的阐述了自己想要在向着数学发展的一些方向进行研究的想法。并在信的最后向格罗藤迪克阐述了自己对数学的认知在于,数学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必要工具的这一论点。 相对于给格罗藤迪克这位教皇大人回信,君信几次易稿,给陈省身教授的回信就显得非常的简单了。信中感谢了陈教授对自己的厚爱,但目前还没有考虑过要去国外读书,但可以考虑在大二或者大三去美国当一年或者两年的交换生。并在信中阐述了准晶体这种物质是在数学的严格推导下发现的一种信的物质结构。希望能够得到陈教授的推介。 火车轰隆的在轨道上行驶,而君信则在一路轰隆声中,沉浸在了浩瀚的数学世界里。